-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建史笔记
中国古代建筑史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一、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等都是工商业大都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
建筑发展概况:
(1)高台建筑发展到顶峰。“高台榭,美宫室”,“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
台榭建筑的基本特点是以阶梯形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这应该是在木构建筑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建设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办法。
“台”——用土堆砌而成的方形高台。“积土四方而高曰台”《吕氏春秋》;“台,观,四方而高者也”《说文解字》。
台在中国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并一度占据中国古典建筑的主流。
夏桀有瑶台,商纣有鹿台,周文王有灵台;
楚建章华台,秦始皇建琅砑台,汉武帝建柏梁台、临华台、神仙台;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铜雀是三国时期曹操修建的高台。
生产力很低的上古时代中,先民崇奉山岳,这正是“台”出现的基础。台的作用最早是用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台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早在殷商时代,台就和囿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
台的发展和兴起之所以这么早,不仅在于先民的山岳崇拜,还在于它本身是一种起源于奴隶社会的产物,因为在这种制度下才便于动员无数的人力去“堆土”。古埃及和巴比伦就同样有过不少这种建立高台而取得高度和体量的建筑,充分说明了这是奴隶社会所习惯采取的一种建筑形式。
高台建筑的高峰时期是从春秋到秦汉,这是诸侯扰攘的时期,每个独立势力都竞相以高台标榜自己的实力,和现代大企业以高楼大厦显示财富的情况实在没有太大的区别。
“自春秋到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帝王宫殿、宗庙中常用的建筑形式。最早的台榭规模不大,有柱无壁,作眺望、饮宴、行射之用。发展到春秋时期,地方势力竞相追求雄伟的建筑形象,采取倚台逐层建房的方法以取得宏大的外观。——〈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
台榭建筑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在防卫和审美上需要大体量的建筑,但当时的木构技术又难以实现。随着木构技术的进步,高台建筑在汉以后逐渐被淘汰。
问题:高台建筑的形象虽然在汉代以后较少见,但是中国古典建筑向空中发展的倾向却一直没有停歇。在东汉以后出现的佛塔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应该看到,虽然佛塔的高度比同时期的西方砖石教堂建筑豪不逊色,但是类似佛塔的高层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比例明显减少,其中的原因何在?
战国时期建筑成就:
(1)TMD,课件里肿么也找不到。
(2)铁器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建筑木工技术日趋精美
(3)在战国乃至春秋时期,斗拱就已经出现了雏形。
(4)战国时期盛行半瓦当,画面生动流畅。圆当也有少量出土。汉以后,半瓦当消失,全部为圆瓦当。
(5)战国时期的家具,全部为与“席地坐”相适应的矮足家具。
二、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个人补充:此处略去N个字,在以后的陵墓模块中详述。
三、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
东汉时期为我们提供了在建筑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最早遗例——墓。
(1)崖墓(2)独立的碑状纪念物——阙(寒江雪:一般成对或成数对出现)(3)供祭祀用的小型石屋——石室。虽然都是石造,但却如此真实地表现出诸如斗拱和梁柱结构地基本特征,以至我们对其用为蓝本的木构建筑可以获得一个相当清楚的认识。
突出成就就是木架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1)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已经形成;
(2)斗拱的悬挑机能迅速发展,使用广泛,多种多样的斗拱表明斗拱正处在未定型的活跃探索期;
▲(3)多层重楼的兴起和盛行,标志着木构架建筑的整体性的重大进展,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经被独立的、大型多层的木构楼阁所取代;
汉代重楼的出现对后世的高层佛塔有明显的影响
(4)随着木结构的进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之一的屋顶,形式也多样起来。当时以悬山和庑殿顶最普遍,歇山与囤顶也已经应用;
听老师说:东汉明帝时期,古印度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在洛阳兴建第一座寺庙建筑--白马寺。
(5)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坞壁、第宅、中小住宅等居住建筑,在东汉末年还出现了佛教建筑。
(6)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注意:此时正是西方古罗马时代!
出现了板梁式、斜撑板梁式和筒形拱墓顶以及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墓室上砌筑的砖穹隆顶。
中国的砖结构在两汉时期取得了颇为迅速的发展。因为地面建筑已先入为主地普遍使用土木结构,导致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