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2012资料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二、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表1 评价工作等级;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补充规定;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三、评价范围的确定;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环境空气敏感区,在图中标注
列表给出环境空气敏感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名称、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级别、与项目的相对距离、方位
受保护对象的范围和数量;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的对象;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三、污染源调查内容;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
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改扩建项目: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改造后污染物的预测削减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毒性较大的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量
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的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0~1,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2.点源调查内容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其海拔高度(m)
②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其出口内径(m)
③烟气出口速度(m/s)
④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速率(g/s) 、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3.面源调查内容
①面源起始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
②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
③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速率(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④矩形面源:初始点坐标、面源的长度(m) 、宽度(m) ,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
⑤多边形面源:多边形的顶点数或边数(3~20)以及各顶点坐标
⑥近圆形面源:中心点坐标、近圆形半径(m) 、近圆形顶点数或边数 ;矩形面源示意图;多边形面源示意图;近圆形面源示意图;4.体源调查内容
①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
②体源高度(m)
③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④体源的边长(m)
⑤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 ,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连续划分的体源;5.线源调查内容
①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m)、道路宽度(m)、街道街谷高度(m)、
②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
③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
;6.其他需调查的内容
①建筑物下洗参数:考虑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而导致地面局部高浓度的现象
②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第三节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二、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2.监测制度
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
;3.监测布点
综合考虑项目规模和性质、地形、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一级评价项目:点位不少于10个
二级评价项目:不少于6个
三级评价项目:可利用已有例行监测点资料;若无,应设置2~4个
一、二级评价均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监测点周边条件
空间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
有270°采样捕集空间
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
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
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4.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列表给出各监测点不同取值时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范围、超标率,评价达标情况
分析日变化规律及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
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第四节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二、调查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评价范围50km)
一级评价:近5年内至少连续3年
二级评价:近3年内至少连续1年
若观测站距离项目选址超过50km,且地理特征不一致,需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若探测站距离项目选址超过50km,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三、调查内容;四、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
温度统计量:每月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绘制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
温廓线:分析逆温层出现的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
风速统计量:每月平均风速、各季每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情况;绘图
风廓线:分析不同时间段大气边界层内的风速变化规律;风频统计量:每月、各季及长期平均各风向风频变化情况;第五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