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DNA复制损伤与修复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DNA复制损伤与修复资料

* * * * * * * * * 大肠杆菌复制起点在起始阶段的结构模型 * * * * * * * * 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从单一的起始点起被双向复制,该起始点被鉴定为oric基因座。增加oric到任何DNA片段上将产生一个在大肠杆菌中能复制的人工质粒。 * 滚动环是环状DNA分子复制的形式之一。一个起始点上打开缺口而形成引物端,DNA的一条链由此端合成,取代了原先的伴随链并像尾巴一样挤出来,环继续滚动,将形成多基因组。 滚环复制为扩大原复制子提供一条途径。在Xenopus的卵母细胞中这种方式可产生放大的rDNA.rDNA.的基因形成大量邻接的重复片段。从基因组得到的单个重复单位转变成滚环。被取代的尾巴包含许多重复单位转变为双链DNA;接着它从环上分割下来,这样两个末端能被连接起来产生一个大的扩增的rDNA.环。因此扩大的物质包含大量的一样的重复单位。 * 环状双链DNA的复制起始于一个特殊的位点。但最初仅一条母链用作新链合成的模板。合成仅进行一小段距离,置换出保持单链的初始链。根据此区域的形状命名为置换或D-loop结构。500-600jian ji 单个D-loop结构在动物线粒体上是一段500-600bp的开放序列。维持D-loop结构的短链是不稳定的且回转;它经常解链和重合成以保持此位点处双链的开放。有些线粒体DNA拥有几个D-loop结构,反映出其有多个起始位点。叶绿体DNA也有同样的机制,高等植物的叶绿体DNA有两个D-loop结构。 * 第一批复制子的激活标志着S期的开始。在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其余的复制子相继启动。 * 酿酒酵母的复制起始位点已经被鉴定出来,后来在其它的真核生物中也发现类似于酵母ARS元件的顺序。不同ARS序列的共同特征是具有一个被称为A区的11个A-T碱基对的保守序列。 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需要起始点识别复合物(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ORC)参与,人们首先在酿酒酵母中发现了ORC,之后在裂殖酵母、果蝇和爪蟾中鉴定出相似的复合物,ORC结合于ARS,它是由6种蛋白质组成的启动复合物。 * * * * * * *  2、缺失和插入突变(deletion and insertion mutation) 指在DNA编码区内丢失或增加3或3的倍数个核苷酸而导致的基因突变。这类突变的效应是使基因翻译至突变处时丢失或增加1个或数个氨基酸,而突变位点后的氨基酸序列并无改变。但是,如果插入或缺失涉及的核苷酸数目不等于3的倍数,将会造成突变点后全部密码子阅读框架  移位,进而翻译产生的氨基酸序列与正常蛋白质完全不同,或者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或延长,产生无正常功能的异常蛋白质,这种基因突变称为移码突变。移码突变的结果是所翻译出的蛋白质序列从突变点起至C末端都完全被改变了,若此突变发生在有重要功能的基因中,常可导致生物个体死亡。 (三)、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的效应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一般容易误认为突变对生命都具有危害作用。其实就其后果而言,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突变是进化的分子基础 从生物进化史看,进化过程是突变不断发生所造成的,突变为进化提供了最根本、最原始的材料,没有突变就  不可能有现今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遗传学家甚至认为,没有突变就不会有遗传学。在进化过程中,DNA序列一定要经历改变,新序列必需加入到生物的基因组中,才可能使生物进化发展。虽然在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很难亲眼看到某一物种的自然演变过程,而只能看到长期突变积累所造成的结果。但是通过化石的比较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生物物种的历史存在状态是不同的。有的  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显著的形态结构变化,从一个物种变成了另一个物种;有的原始种群产生了剧烈的形态结构的歧化,由一个物种演变出两个以至更多的物种;有的物种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灭绝消失。此外,同一物种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也表明,突变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很多单位性状内的差别,都来自  该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突变。例如,水稻由非糯性变为糯性,小麦由高秆变为矮秆等性状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又如流感病毒就有很多不同遗传变异型的毒株,不同毒株的感染方式、毒性大小有可能相差很大,因而给流感的预防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2、突变可产生遗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phism)一词是用来描述个体之间基因型差别现象的。只有基因型改变而没有可察觉表型改变的突变,是导致DNA多态性形成的原因。如前所述的简并密码子中第三位碱基的改变,以及蛋白质非功能区段上编码序列的改变等等。由于许多DNA多态性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酶解该DNA片段就会  产生长度不同的片段,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