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汇编.pptVIP

中国现代文学史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汇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历史条件;二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发生标志;;;3、《新青年》的思想启蒙运动 (1)重新评判孔子,抨击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与三纲五常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倡导思想自由。 (2)大力译介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思潮理论,特别是人道主义、进化论和社会主义思潮,为批判封建专制文化提供了思想武器。 (3)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挑战、进击的主要阵地。 ;三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2、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 (1)胡适: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可见其谦恭。) ;胡适(1891——1962) ; 胡适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的角度提出文言文丧失活力,应废文言而倡白话。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文章明确地提出了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奠定了胡适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发轫人的地位。 ;(2)陈独秀: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不容讨论者有反对之余地”,坚决而勇猛的态度) “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 ;《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纲领,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方法、平民化、社会功能等同样是本质性的问题 。 ;3、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过程 (1)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 1918年3月,钱玄同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即由钱化名王静轩给《新青年》写信,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写了《给新青年编辑的一封信》,在《新青年》4卷3号(1918.3)上刊出。然后刊出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将反对文学革命的这些言论逐一驳斥,此举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2)1918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扩大,陈独秀又办了《每周评论》;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新潮》月刊。;;(3)1918年4月,胡适在《新青年》4卷4号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意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其根本目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1919年1月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人的文学》主要论述了如下三个问题: 在中国“人的问题,从来未经解决”,现在需要“辟人荒”,因此“我们希望从文学起首,提倡一点人道主义。” “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这种人道主义的要义首先“从个人做起。要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 “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这种“人的文学”既可以“是正面的,写这理想生活’,也可以“是侧面的,写人的平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 ;(4)各种文学题材创作出现 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孔乙己》、《药》,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冰心《斯人独憔悴》,王统照《春雨之夜》、郁达夫《沉沦》 散文:周作人的美文 诗歌: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刘半农《相隔一层纸》、汪静之《蕙的风》 ;4、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四个反对,四个提倡) (1)反对: 反对文言文:旧的语言方式包括了旧的思维方式,不改变旧的思维方式,中国无法进步,近代科学的逻辑推理要求精确的语言。 反对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文学必须反映平民的意志,表现人性、人的情感,而非反映封建的道德 反对桐城派和文选派的文学形式:“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反对辛亥革命前后出现的小说“逆流”——鸳鸯蝴蝶派 ;(2)提倡 提倡白话文 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 提倡人的文学,主张文学要表现个性解放 提倡写实文学:写文学必须表现现实人生,人世的痛苦以及社会问题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