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台山的人文风俗
天台山的人文风俗
天台人讲话初听象爆炒豆一样,不容易听懂。细究起来却很有些特色和奇妙之处。
天台话至今古风犹存。譬如“我”,天台方音近“吾”,“你”近“汝”,而“他”字则称“渠”(音gai)。关于这个“渠”,明代冯梦龙民歌集上有句唱词“月出于山弗见渠”,唐代寒山诗云“卧者渠自卧”,说到底也是标准的天台话。
早上起来,天台人先要看天,以决定行止,早晨这段时间就叫做“窥星”。上午是白昼的前半部则称“昼前”。“午昼”当然是中午,也叫“日昼”。午后就成“昼了”。古汉语日安为晏,晚也,来者届也,下午就是晚上将要来临,就称“晏届”;傍晚是下午的尾声,称它“晏届脚跟”是很妥当的。黄昏即称“黄困”,是因为你人昏头搭脑想困觉了。“明天”则叫“天亮”。这些都可以说是天台人的特创。另外,把“不”说成“弗”,“看”说成“相”,“筷”说成“箸”,都是古风犹存的例证,《诗证》等先秦古籍里常看到这些字。
天台人说话别出心裁,十分形象。如把“厉害”说成“煞夹”。这“煞夹”是古代衙门刑罚叫做手拶。官老爷一声“给我煞煞夹”,那么犯人的手指是非夹烂不可的。再如做人庸碌无为,叫做“无结煞”,这“结煞”是指音乐的板眼。还有称性格执拗不驯、自讲自听的人为“拗驴”、“死钉板”,也是一种即知其意的。
天台人富有幽默感,这在方言中也有所反映。如管吹牛劲儿大的叫“拉天”。把天也要拉下来,不是吹牛到了极点?笨拙迟钝则称“瘪死藤”,藤死后还要晒瘪,足见其死性。“占地门槛硬”,活画出地头蛇色厉内荏的纸老虎面目,同时表现了爱憎分明的感情。
天台土俗语作为当地民间的口头文学,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民间流传的许多俗语、歇后语,既生动又诙谐,于平淡中见新奇。诸如:拔直火筒两头通;大水牛冲走,箬帽头捞转----贪小失大;蛤蟆塞桌脚---硬撑;老爷(指泥塑菩萨)眼,死盯板---不开窍;斧头打凿,凿打树----连环记(计);狗咬螺蛳壳---空作乐,等等。
智岂页? (538-597),俗姓陈,字德安,祖籍颖川(今河南许昌),出生于郑州华容(今湖北省监利县)。从小亲近释教,七岁就能背诵佛经。父亲为梁朝显宦,554年,西魏兵逼江陵,梁元帝兵败被杀,他目睹“家国殄丧,亲属流徒”,叹惜荣会难久,凋离易及,就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次年,依湘沙(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受十戒,并遵师命去慧旷律师处学律,其后又到衡州大贤山隐居,潜心诵读佛经。廿岁受具足戒,成为一名正式僧人。
天嘉元年(560),智岂页? 前往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拜慧思为师。慧思(515-577)以北齐慧文禅师口授的“一心三观”之理相传授。智岂页 在他门下多年,日夜诵读《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研习安乐行,并代师讲经。由于智岂页 深析经理,辩才无碍,“闻者折服”,受到老师“说法人中,最为第一”的美誉,从而奠定了天台禅智兼重、定慧双开的理论基础。
光大元年(567),智岂页 遵照慧思去南岳前的嘱咐,与法喜等27人前往陈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讲禅。过了二年,受请居瓦官寺。在前后八年中,他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折服“世称义虎,辩号悬流”的慧荣的问难,既开讲经论,如《法华经》、《大智度论》和《次第禅门》,写出了《六妙法门》,更创弘禅法,弥补南方佛教偏重义理探讨之不足,因而四方学者摩肩接踵而至,甚至有不远万里跋涉只求“一句益者”。朝延大臣以“德优名重”的仆射徐陵对他更是资敬尽节,极尊崇之礼。陈朝王室先后给他的敕书共十三件(细数则为三十六件)可谓结下不解之缘。
太建七年(575),鉴于京城喧闹嘈杂,不利坐禅行道,智岂页 不顾僧俗多方挽留和陈宣帝降敕留连,率领三十人入天台山。开始时常宿于石桥,后来在银地岭遇定光禅师,建草庵于佛陇。陈宣帝赐予修禅寺名。翌年,荒歉,僧众随缘,智岂页 与慧倬种苣拾橡充饥,安贫乐道。太建九年二月,陈宣帝下诏:“禅师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也。宜割始丰县(今天台县)调(赋税)以充众费; 蠲两户民,用供薪水”。皇室的见重和经济的大力支持,成为佛教宗派得以创立的重要前提。
至德三年(585)三月,由于永阳王陈伯智的苦谏和陈后主的再三邀请,智岂页 再次赴京,在太极殿东堂开讲《大智度论》和《仁王般若经》,很多名僧受命参加讲座,后亲临法筵听经,百官尽敬。又为后皇太子受菩萨戒,宫内储后均受戒范。智岂页先后居灵耀寺、光宝寺,讲《法华经》。后主还效法梁武帝,入寺舍身为奴,表达对佛教的崇信。隋开皇九年(589),陈亡,智岂页上庐山留居。
翌年,隋文帝下诏问候智岂页 ,表示愿意护持佛教,希望他“宜相劝勉,以同朕心。”接着,晋王、扬州总管杨广又多次迎请。开皇十一年(591),智岂页至扬州,为杨广授菩萨戒,并命名为“总持”,而杨广奉智岂页为“智者”称号。开皇十三年,为报答故乡抚育之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