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磁学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铁磁学绪论

铁磁学;目录; 绪 论 磁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可以 分为弱磁性和强磁性两大类: 弱磁性:仅在具有外磁场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并随磁场 增大而增强。按照磁化方向与磁场的异同,弱磁性 又分为抗磁性和顺磁性。前者起因于电磁感应,后 者则由于元磁矩在外磁场下的取向。 强磁性:表现为在无外加磁场时仍存在自发磁化。为使体系 能量减小,有限大的物质通常被分成若干小的区域, 不同区域的自发磁化方向则不同。;; 铁磁学就是研究强磁性物质中自发磁化的成因及在不同外加条件下各种物质的微观磁性和宏观磁性的变化规律 主要包括三部分: 自发磁化的基本现象和理论 技术磁化的机制和理论 交流磁化与磁共振的基本现象和理论;;1907年 外斯(Weiss)假设了铁磁性物质中存在分子场, 形成自发磁化,推导出了铁磁性物质的居里—外 斯定律。 1927年 海脱勒(Heitler)和伦敦(London)在研究氦原子和 氢分子的结合能时,提出了静电作用能,这一能量 附加项导致了电子自旋在相对取向不同时能量会 有所差别.正是这种差别,导致了电子自旋取向的 有序。这一附加能量被称为交换作用能。 1929年 弗兰克尔(Frenkel)和海森堡(Heisenberg)以交换 能作出发点,建立了局域电子自发磁化的理论模 型,又称为海森堡交换作用模型。其交换作用 ; 哈密顿可以写成 当交换积分A为正时,自旋趋于相互平行而呈现 铁磁性;当交换积分A为负时,自旋趋于反平行 而呈现反铁磁性或亚铁磁性;当A的符号和大小 是变化的,则可得到螺磁性或其它自旋结构。 1931年 布洛赫(Bloch)考虑到交换作用的远程效果, 把自旋结构看成是整体激发,开创了自旋波理 论,对接近0k的磁行为给出了正确的解释。 1958年 小口(Oquchi)和BPW(Beche-Peierls-Weiss) 考虑了自旋的近程作用,对临界点附近的相变行 为给出了更好的结果。;1934~1957年 在海森堡??换模型的基础上,铁磁学理 论进一步发展: 克喇末(Kramers)提出超交换模型来解释绝 缘性化合物(铁氧体)的自发磁化。1950年安 德森等人对理论又作了改进。 RKKY(Ruderman,Kittel,1954;Kasuya 1956,Yosida 1957)理论建立。通过传导电 子的磁关联产生的间接交换作用从而解释了稀土 金属中磁性的多样性。 然而上述的局域电子模型在对Fe、Ni、Co这些过渡 金属进行定量计算时却出现了新的困难。因为承担磁; 性的d电子并非是完全局域的。从而发展了巡游电子模 型,认为d电子既不像f电子那样局域,也不像s电子那 样自由,而是在各个原子的d轨道上依次巡游,形成 了窄能带。因此需采用能带理论方法进行处理。 1951年 赫令(Herring)等人提出了无规则近似 (RPA)方法,成功地描述了基态附近二元激发 以及自旋临界涨落现象。 1973年 守谷(Moriya)等人提出了自洽地重整化理论 (SCR)。这比传统的RPA理论更进了一步,考 虑了各种自旋涨落模式之间的耦合,同时自洽 地求出自旋涨落和计入自旋涨落的热平衡态,;从而获得突破。这一理论的成功预示着在海森堡理论中被认为是局域的系统,实际上应当用联结局域矩和弱铁磁性这两个极限之间更一般化的自旋涨落加以描述。这一工作开拓了在局域模型和巡游电模型之间寻求一种统一磁性理论的研究。 总的来说,局域电子模型在自发磁化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对居里点高低的估计上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