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二模语文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docVIP

上海市高三二模语文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市高三二模语文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

2013届上海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 【长宁】(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游东田?? (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仟仟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 14.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1分) ?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 16.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4分) 要点:诗句内容1分,描写手法1分(工笔、视角、构图等),景物特征1分,情感1分。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一个刹那间的活动:游鱼嬉戏在清水绿荷间,林中小鸟喧闹飞散后,落英缤纷,无声飘落。前句俯视,后句仰看,工笔细描,空间感强,洗练而传神地再现了东田暮春初夏充满生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留恋中的愉悦之情。 ? ? 【崇明】(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 流莺①??? 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 14.本诗的韵脚是?持、期、时、枝。(1分) ? 15.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 16.诗人托物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 ? 【奉贤】(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 14.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书愤》。(1分) ?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词从景写起,“茅檐”、“篷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B.词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起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 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 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在故乡听杜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 ? 16.本词在关联词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4分) 关联词“但”、“又”、“况”。“但”用转折语气,以“鹦鹉”的无声,反衬鹃啼的分外淸晰、刺耳,以“月夜”反衬作者的独自飘零,表达作者内心的凄苫。“又”有递进的感觉,社鹃已经催人泪下却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写出了作者对杜鹃夜啼的无可奈何,“况”为递进,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杜鹃啼声本就悲戚,再加上作者半生漂泊、志业未遂,更添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 (关系判断准确1分,阐释1分,写到两组即得4分)(3分) ? ? 【闸北】(四)阅读下面苏轼的一首词,完成14—16题。(8分) 定风波①?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 14、“定风波”是这首词的词牌 。(1分) ?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 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 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 (下片中不仅有抒情议论,也包含写景的成分) ? 16、结合苏

文档评论(0)

zizhi3755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