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写作的深层结构分析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与写作的深层结构分析2

PAGE  PAGE 5 建筑与写作的深层结构分析 祁嘉华作者简介:祁嘉华,(1954、6—)男,北京市人,教授,主要从事美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文系 陕西 西安 710055 ) 摘要:跨学科是多元文化语境中学术研究的大趋势,也是互联时代的学术特征。建筑与写作尽管在存在方式、实践过程、学科门类上相对独立,但是也存在着某种深层结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建筑与写作在表术方式上就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在内容构成上,优秀的建筑与写作往往都需要时代精神的灌注;尤其是在效果上,作为人类自由创造能力的形象体现,建筑与写作都具有在超越理想境界后才能够产生审美效果的共同趋势。 关键词:建筑;写作;深层结构 The Analysis of the Inner Structure of Architecture and Writing Qi Jiahua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Cross-discipline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multi-dimensional cultures. It is also the academic trait in the Internet era. Architecture and writing, though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ly different in the existent style, practical process, and disciplinary category, are related in some way in inner structures. Generally speaking, architecture and writing share quite a few similarities in the way of expression;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tent, both excellent architecture and writing need to be embodied by the spirits of the times. Especially, concerning the effects, as a presentation of the images of the free creativity of human beings, both architecture and writing bear the same tendency that only when they have surpassed the ideal realms can they produce aesthetic effects. Key words: architecture, writing, inner structure 从目前掌握的文字材料看,最早论及建筑与写作关系的是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筑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而且将“擅长文字”列为“完美的”建筑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条件,其次才是熟悉制图、精通几何学等等。从字面上看,维特鲁威强调建筑与写作的关系,不过是从实用的角度,认为搞建筑的人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为了能做记录而使记忆更加确实。” [1]但是,如果联系《建筑十书》的全部内容,联系自古希腊罗马而形成的西方古典建筑中反映出来的外形特点和品格风貌,特别是联系西方建筑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将建筑与写作相提并论,不仅有实际操作上的意义,还体现了前代哲人们对建筑的深层理解。 首先,从类比关系上看,建筑与写作就其本身而言确实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使得两者之间在一些术语上都因意思相近而完全可以通用。比如,不管是建筑还是写作,在实际动手前都需要一个酝酿谋划的过程,或画草案,或列提纲,形成具体实施的基本步骤和途径。尽管建筑上习惯于将这一过程称之为“设计”,写作上习惯于将这一过程称为“构思”,但是,如果将两者换位,称建筑施工前的设计为“构思”,称动手写作前的构思为“设计”,相信一般人理解起来也不会产生歧义。再比如,优秀的建筑和优秀的写作一样,都需要确定某种主题来统领全局,没有主题的建筑和没有主题的写作一样都会杂乱无章,难成体统。在维特鲁威的时代好像还没有“主题”这个词语,但是通读《建筑十书》,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思想:由于用途的不同,修造建筑的指导思想也不应该一样:神庙的修建突出的是“比例”,广场和会堂的修建突出的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