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水循环及径流形成 ;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二 地球的水量平衡;二 地球的水量平衡;区域;非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三 流域水量平衡;第二节 河流与流域;一 河流;与河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左、右岸:面向下游,位于身体左侧的河岸为左岸,位于身体 右侧的河岸为右岸。
凹、凸岸:弯曲河段沿流向的平面水流形态呈凹形的岸称为凹岸,相反称凸岸;;干流:将汇集的水流注入海洋、湖泊甚至沙漠等的河流。如长江、黄河、珠江,以及塔里木河(消失于沙漠)、石羊河 (入湖)等。
支流:将汇集的水流注入一个更高一级河流的河流;
支流分级:
直接汇入干流的河流称为干流的一级支流,
直接汇入一级支流的河流称为干流的二级支流,依此类推。
南溪河 黑河 泾河 渭河 黄河
岔巴沟 大理河 无定河 黄河
河系或水系:河流的干流及其全部支流以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等水体彼此连接构成的脉络相通的水流系统。水系通常用干流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或以归宿的湖泊而定名,如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等。;2010.07;长江水系; 按照河段不同特性,一条发育完整的河流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以下五段,可以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部分。;河源;河源;上游;中游;下游;Date;河口;;;;滦河入海口;勒拿河三角洲;外流河:注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中的河流。
如新疆塔里木河、青海格尔木河
长江、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
长江
源头——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黄河
源头——内蒙古河口镇——河南桃花峪;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2010.07;4 河流长度
自河源沿干流到流域出口的长度,L,km
在一定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出;5 河网密度
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河流干、支流的总长度称为河网密度。;6 河流弯曲系数;2010.07;2010.07;7 河流断面;用高程测量法测出深泓线上若干个河底地形变化点的河底高程,以河长为横坐标,河底高程为纵坐标,可绘制河槽的纵断面图;长江纵断面图;?落差:河段两端的高程差
Δh= h上-h下
当河段纵断面呈直线时,比降计算:
J=(h上-h下)/l=Δh/l
当河段纵断面呈折线时,河道平均纵比降推求方法如下:;h0;二 流域及其特征;Date;P;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
河流水源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之分,同样分水线也有地下水分水线和地面水分水线之分。二者一般大体一致,但有时受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二者可能不一致。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的水平投影重合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的水平投影不完全重合的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完全闭合流域是不存在的。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有石灰岩溶洞等特殊地质情况外,对于一般大中流域而言,当对所讨论问题影响不大时,多按闭合流域考虑。;1 流域面积F(km2);
???? ;流域平均宽度B(km)
定义: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B=F/L
作用:B越小,流域形状越狭长,水流越分散,形成的Qm越小,洪水过程线越平缓;若B≈L,则流域形状近似方形,水流越集中,形成的Qm越大,洪水过程越集中。; 定义: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K=B/L= F/L 2
作用:K越大,流域形状近似于扇形,洪水过程越集中,形成尖瘦型洪水过程线;K越小,流域形状越狭长,洪水过程越平缓,形成矮胖型洪水过程线。
;流域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与海洋的距离、四周山脉关系
流域的气候特征
降水、蒸发、气温、风速、湿度、气压等
流域的下垫面条件
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岩性、植被、湖泊等
;2010年春季西南五省市 发生严重旱情;第三节 降水;第三节 降水;第三节 降水;对流雨;2010.07;冷锋:雨强大,历时较短,雨区较小; 气旋雨;热带气旋:发生在低纬度海洋上的气旋性旋涡
中心附近地面风速8~11级称台风;
大于12级为强台风
台风雨:形成于海上,水汽充足,
上升运动比较强烈,
带来狂风暴雨;;;(1)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降水量可采用器测法、雷达探测法或气象卫星云图估算法。
A.器测法;A.器测法
;A.器测法
;降水观测场;B.雷达探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