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MERGEFORMAT 11
第一章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研究
儿童社会性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代末期,心理学家提出的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学说主要有
三种: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新皮
亚杰学派的发生社会心理学)。近年来,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
也提出了各自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观点,反映出儿童社会
性发展理论探讨的一些新动向。另外,70年代以来兴起的生态化
运动也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美国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1979)提出的人类发展的生态学思想,不管在对儿童发展的认识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
都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除上述学派以
外,G.H.米德创立的“符号互动理论”也是儿童社会化研究领域
中一个颇有影响的重要理论派别。但由于该理论主要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儿童的社会化问题,因此在发展心理学中通常
不把它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性发展理论来介绍。
第一节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三种主要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
各伊德(S.Freud)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众所周知,精神分析理论发展观的基础是其人格学说和弗洛伊德对成年期精神病患疗过程中的自由联想的解释。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自我和超我三个成分组成。新生儿人格结构中的唯一成底。弗洛伊德在对他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这些成年不可避免地回忆起童年期发生的一些事件。这一现象使弗
确信,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
要的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方面,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根据个体在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历的自我,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对羞怯、疑虑;(3)主内疚;(4)勤奋对自卑;(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虫;(7)生殖与停滞;(8)自我整合对绝望。弗洛伊德的社会性与人格发展阶段的对比。
二、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诞生于行为主义日益陷入困境、认知心理学迅
速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Albert
Bandura)和沃尔特斯(Richard Walters)。班杜拉在建构其社会
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行为主义所倡导的客观性原则和认知心理学
对心理内部事件的重视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试图在社会
学习理论中把两者结合起来。
(一)关于儿童行为的起源
班杜拉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
学习和模仿。儿童的社会行为,如对他人的信任、对自己的攻击
6儿童社会性发展
冲动抑制、道德行为以及性别化行为等不是性本能发展的产物,而
是直接学习、模仿和强化的结果。
1.直接学习
班杜拉认为,对于个体社会行为的掌握而言,与模仿相比直
接学习是一种更基本的途径。在直接学习中,儿童的某种行为所
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结果直接决定着儿童是否重复这些行为。也
2.模仿
班杜拉认为,模仿在儿童行为的习得中是一种更重要的途径和机制。因为人类社会的一些行为行为是无法直接学习的,而必须依靠模仿。
3.强化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强化是儿童获得行为的又一重要机制。强
化分为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是儿童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对该行为以后重复发生的可能性的影响。在直接学习中,儿童行为的结果构成了对该行为的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则是指榜样行为的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所起的强化作用。
(二)自我与社会学习
70年代末期以后,班杜拉的研究兴趣开始转移到个体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上来。所谓自我效能感,即是指个人对影响
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信念(Bandura,1986)。自我效能
感与人的行为动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人们对自己能
力的判断影响着其对自己将来行为的期望。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他迄今在某一领域
所取得的成就。自我效能感的第二
个来源是对他人活动效能的观察。在这方面,儿童同伴间比较对
(三)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1.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社会学习理论把儿童行为的发展
主要看作一种由经验的增加而导致的量变过程。
2.在研究方法方面,社会学习理论主要采用的是实验室模技术,即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对有关变量的纵来观测儿童行为的变化。
三、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等人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和性别认知发展的论述中。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影响
这种影响首先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于儿童的看法。
(二)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关于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的社会性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