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课程.ppt

2017届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 解读诗家语言 构建阅读模板;如何阅读一首诗歌 读诗·读出诗意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1) 岑 参(2) 闻说(3)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4)。 春风(5)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6),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7),私向梦中归(8)。;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9);【诗意助读】听说轮台这个地方,连年都可以看到大雪纷飞的景象。春风吹不到这个地方,朝廷派来的使节也应该很少啊。沿着满是白草的路通向疏勒,翻过青翠的山经过武威。尽力国事怎么敢在路途中耽误,只能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读·抓信息】   1.抓题目,找准理解的切入点 诗歌标题作用有三:①概括主要内容;②奠定感情基调;③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揭示诗歌主旨等。;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点明此诗是岑参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说明他尚在前往边塞的途中。“留别”交代了写作背景,临洮的旧友为岑参饯别,他作诗留赠,向诗友公开行程和目的。; 2.抓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遭遇、境况以及所处朝代的国势;把握诗人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诗人的常见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 (2)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对征战生活与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面对大漠、戈壁、天山、飞雪,他写下了一生中最灿烂的诗行。; 3.抓注释,了解相关背景、内容 (9)两个注释交代了诗人途经和到达的地点,注释表明这两个地方均为西北边塞地区。由此可推断本诗应为边塞诗。; 4.抓意象,体悟意境 (4)(5)中“雪飞”“春风”两个意象,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连年雪飞写其寒冷,春风不到现其荒凉,诗人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 (6)“白草通疏勒”写出边塞的萧瑟。; 5.抓关键词句,把握情感 (3)“闻说”,表明描写的景象是凭听闻所得,可知诗中所写塞外之景皆想象之景,属虚写。 (7)本句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 (8)本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想与亲人团聚的情感。; 6.抓尾句,明确情感态度 (7)(8),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点明主旨,很巧妙地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融合在一起。;【整体感知】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塞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练·用信息】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解题流程】 (1)第一步:审→审题干,明要求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不同诗歌的表达技巧,具体考查表达方式中的描写。;(2)第二步:抓→抓取关键词句,明确描写方式 联系【读·抓信息】中的(1)(3),抓取描写方式的关键词句,从标题和“闻说”二字,推断本诗所写之景皆是想象之景,属虚写。;(3)第三步:析→对比判断,加以分析 联系【读·抓信息】中的(4)(5),结合诗的内容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景物描写手法对比得到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是实写。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却是出于想象。;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解题流程】 (1)第一步:审→审题干,明要求 题干既要求要回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求分析尾联对全诗的情感抒发的作用。;(2)第二步:抓→抓取关键词句,明确诗人情感 联系【读·抓信息】中的(2)(7)(8),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具体内容来分析。尾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在内容情感上起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每问3分);品诗·品出诗韵  姹紫嫣红诗满园,一根红线贯古今 ——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借助有效信息 1.标题。标题

文档评论(0)

558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