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l考研专业课真题及解释.docx

2012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l考研专业课真题及解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点这里,看更多 HYPERLINK /zhuanti/zhenti/ 考研真题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 HYPERLINK /zhuanyeke/ 考研专业课资料  HYPERLINK /zhuanyeke/ 考研专业课复习是考研备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备考资料。 HYPERLINK / 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12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l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供大家下载使用,并且提供复旦大学 HYPERLINK /zhuanyeke/ 考研专业课辅导,更多真题敬请关注 HYPERLINK / 中公考研网! 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郭士立 《国闻报》 《西行漫记》 受众 宣传 二简答 1、简述辛亥革命时期,于右任创办的几份报纸。 2、简述革命战争时期,三份中共中央机关报。 3、简述媒介霸权主义 三、论述 1、论述《新青年》的发展历程 2、论述某某提出的三种报业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是有关传播学的论述题,这个点楼主没有复习到……所以,很囧) 3、以7·23动车事故、郭美美等热点事件为例,分析报道与舆论,以及中国网络舆论的特点。 12年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 德国基督教路德会牧师,汉学家。曾七次航行中国沿海口岸,在上海等地贩卖鸦片并在“阿美士德”间谍船上活动,同时散发宗教书刊;随英军到定海、宁波、上海、镇江等地进行侵略活动。郭士立和马礼逊、裨治文一起将《圣经》翻译成汉语。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日刊,严复主编,每旬出增刊《国闻汇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事后,正式卖与日本人。1898年12月被迫停刊。 又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 HYPERLINK /view/2398.htm \t _blank 美国著名记者 HYPERLINK /view/46420.htm \t _blank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 HYPERLINK /view/330007.htm \t _blank 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 HYPERLINK /view/1893.htm \t _blank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指 HYPERLINK /view/1167066.htm \t _blank 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 HYPERLINK /view/867592.htm \t _blank 报刊和书籍的 HYPERLINK /view/2638.htm \t _blank 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 HYPERLINK /view/1365052.htm \t _blank 第四媒体网络的兴起使得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大了。早期的传播学者从宣传的角度出发,先后提出了“ HYPERLINK /view/416926.htm \t _blank 枪弹论”、“强效果论”等理论,随着研究的发展,传播学者们发现受众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者,也不是同质的,不同的受众对于同一传播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受众在 HYPERLINK /view/768278.htm \t _blank 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受众的特点真正实现从传者中心论到受众中心论的转变是在20世纪60年代。受众中心论的研究者认为,受众是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受众本位意识论。 宣传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议事日程,agenda)的讯息表现手法。在西方,宣传原本的含意是「散播哲学的论点或见解」,但现在最常被放在政治脉络(环境)中使用,特别是指政府或政治团体支持的运作。同样的手法用于企业或产品上时,通常则被称为公关或广告。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宣传者运用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阐述一定的观点和主张,以达到吸引受众和争取受众的目的。新闻和宣传都是信息的传递,两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在很大程度上交叉。新闻和宣传的结合必须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通过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传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