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不锈钢焊接答题.pptx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人:张宇 焊工技术培训教程 ;一、概述;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1)马氏体不锈钢 ;2)铁素体不锈钢 ;3)奥氏体不锈钢 ;(2)不锈钢的性能 ;2)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3)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㈠产生晶间腐蚀的机理 ;㈡防止晶间腐蚀的主要措施 ;b)采用双相组织 调整钢的化学成分,形成奥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的双相组织,使碳化铬(Cr23C6)首先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的双相界面上和高温铁素体相内析出,可使奥氏体晶界上析出的碳化铬数量减少、分布不连续,降低晶间腐蚀倾向。钢中的合金元素是形成双相组织的主要因素。奥氏体化元素有Ni、C、Mn、N、Cu等;铁素体化元素有Cr、Nb、Ti、Mo、V、W、Si等。不锈钢中铬的质量分数与镍的质量分数之比大于1.8时,就会出铁素体组织。 ;c)添加稳定剂 在钢中加入Ti、Nb等与C的结合能力比Cr更强的无素,与C结合成稳定的碳化物TiC、NbC而不在晶界形成Cr23C6。 d)进行固溶处理 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050~1100℃,使碳化物(碳)溶入奥氏体中,然后急速冷却,使碳化物来不及析出,形成稳定的单相奥氏体组织。这种方法缺点:一是大型和形状复杂结构固溶处理有一定困难;二是固溶处理后的结构如在“危险温度区”工作,仍会形成晶间贫铬,在腐蚀介质作用下产生晶间腐蚀。 ;e)进行均匀化处理 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850~900℃,保温2h,使奥氏体晶粒内部的铬也扩散到晶粒边界,使晶界的铬的质量分数恢复到大于12%,从而消除晶间贫铬。不锈钢这种热处理叫均匀化处理。对于含Ti 、Nb稳定剂型的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在固溶处理之后再加热到850~900℃,保温2~4h,称为稳定化处理。在固溶处理时晶界碳化铬被溶解,大部分钛和铌的碳化物也被溶解了;在稳定化处理时,可使固溶的钛和铌与碳结合成碳化钛和碳化铌(稳定碳化物),以免在随后的使用中碳与铬结合成碳化铬而降低耐腐蚀性能。对于1Cr18Ni9Ti钢,生产中采用的工艺是860~880℃,保温6h,于空气中冷却。 ;③点腐蚀 也叫点蚀。它是指在不锈钢表面产生的尺寸约小于0.1mm的穿孔性或蚀坑性的宏观腐蚀。点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局部破坏引起的。 ④缝隙腐蚀 这是金属构件缝隙处发生的斑点状或溃疡形宏观蚀坑,常发生在垫圈、螺钉连接、铆接、焊接搭接接头等接缝处。 ⑤应力腐蚀 这是指在静拉伸应力和电化学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因阳极溶解过程引起的腐蚀断裂。奥氏体不锈钢制设备经常由冷却水、蒸汽、空气中的积水引起应力腐蚀断裂。温度50℃以上,结构中缝隙以及流动性不良等引起介质浓缩的部位均易发生应力腐蚀断裂。应力腐蚀在拉应力作用下才能产生,在压应力下不会产生。引起应力腐蚀的应力有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和构件工作应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焊接残余应力。削除残余应力是防止应力腐蚀最有效措施之一。 ; 统计资料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前,晶间腐蚀破坏是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程中的主要问题。50世纪60年代以来,不锈钢设备应力腐蚀断裂事故不断发生,已成为重要的工程问题。在腐蚀破坏事故中,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点湿态腐蚀事例的50%,点蚀(孔隙)和缝隙腐蚀合占20%,晶间腐蚀、均匀腐蚀和腐蚀疲劳(腐蚀介质和疲劳应力引起的腐蚀)三种均只各占约10%左右。 不言而喻,不锈钢性能主要是耐腐蚀性。 ;2、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 ;(1)焊接接头的抗腐蚀性 ; ☆②热影响区的敏化温度区的晶间腐蚀 由于焊接热循环的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都非常快,因此焊接热影响区的敏化温度区略高于热处理敏化温度区,在600~1000℃范围。防止热影响区晶间腐蚀的措施:选用含钛或铌的奥氏体不锈钢母材,或选用超低碳的奥氏体不锈钢母材;在焊接工艺上选用小线能量焊接、快速冷却的焊接工艺等,以减小在敏化温度区范围的停留时间,减少晶界Cr23C6的产生。 ; ☆③熔合线和过热区的“刀蚀” 含钛或铌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紧邻熔合线的过热区。温度超过1200℃,TiC或NbC全部溶解于奥氏体中,冷却时部分固溶的碳原子扩散并偏聚在奥氏体晶界上。在随后的多层焊时处于600~1000℃的敏化区,晶界上碳原子浓度增大,与铬结合成Cr23C6,造成晶间贫铬。使用时,在一定的腐蚀介质作用下,将从表面开始产生晶间腐蚀,直至形成刀状腐蚀的破坏,简称“刀蚀”。防止“刀蚀”的措施:选用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母材(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不会产生刀蚀),在焊接顺序上安排接触腐蚀介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