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37?麦当劳兄弟创立第一家餐厅。
1954?麦当劳创始人Ray?A.?Kroc初遇麦当劳兄弟。
1955?Ray?A.?Kroc成为麦当劳第一位加盟经营者。
1961?Ray?A.?Kroc向麦当劳兄弟购买商标权,经营麦当劳餐厅事业。
1965?麦当劳股票正式上市。
1967?美国以外第一家,加拿大麦当劳成立。
1978?全世界5,000家麦当劳。
1988?全世界10,000家麦当劳。;1990年10月8日,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随后1992年4月在北京的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消费人次过万。 ;
被认为是美国文化象征的麦当劳,已经在全球120个国家设有29000家快餐店,每天服务的客户达4500万,几乎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看到那座金色的拱门。1990年,第一家麦当劳落户深圳,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接受麦当劳的生活方式。除了带给中国人全新的生活观念外,麦当劳也带来了它全新的广告观念。
声名显赫的麦当劳在美国的快餐业中排名第一,肯德基排名第七.;巨无霸10.4元 麦香鱼9.9元 麦香猪柳蛋 9元 双层吉士汉堡 10元 汁烧猪柳汉堡 5元 麦辣鸡腿汉堡 10元 鸡肉招财汉堡 11元 板烧鸡腿汉堡 12元 黑椒鸡腿珍宝三角12元 巨无霸套餐 17.5元 麦香鱼套餐 17.2元 ;; 麦当劳市场营销中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 (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我们在研究肯德基与麦当劳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两家都视对方彼此为最重要、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但也都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麦当劳为什么屈居第二.
全美排名第一的麦当劳到了中国不得不充当老二,而在美国排名第七的肯德基在中国却叱咤风云
; 麦当劳与肯德基在中国市场争锋的不同结果,源于彼此的战略起点与定势的不同。
;
麦当劳目前在中国约有600家餐厅,以50%合资、合同合资和外资独资三种经营方式为主。麦当劳计划在2005年共开出100家餐厅,到2006年6月,在中国内地开出10家左右特许加盟连锁店。
(1) 后劲不足
在肯德基进入中国3年后的1990年,麦当劳开始了其逐鹿中国的旅程,1992—2002年的10年间,平均每年的开店数为38.3家,并在北京市场后来居上,开店数量领先于肯德基。但在2002—2004年的关键3年间,受制于全球(尤其是美国本土)经营业绩的拖累,与肯德基的大踏步前进比较,麦当劳的发展速度明显减缓,3年间的年均增加店铺仅60—70家,而同期肯德基的新增店铺则超过400家。
(2) 决策迟缓
2004年麦当劳大中华区区域总经理陈金发表示:“麦当劳非常重视内地市场,但香港现仍是麦当劳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总部暂时未考虑将其中国区市场的总部由香港迁至内地。”这说明麦当劳总部在权利控制上更倾向于国际化,对中国地区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准备有所欠缺。同样,在经历12年残酷的市场竞争之后,麦当劳才开始“直营连锁”与“特许连锁”的双向发展,也迟至2005年初才考虑将总部由香港迁往上海。决策反应速度的缓慢也制约了其扩张速度,更影响了其在中国市场选址圈地、公关应对等方面的决策速度。; (1) 先知先觉,起点本土
早在1985年,时任肯德基总经理的迈耶,就对世界人口第一,蕴涵 着无限潜力的中国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生了开发中国的念头。
(2) 追求卓越,速度制胜
自1996年开始,肯德基凭借先发优势,建立了反应快速的决策反应组织机制(率先将中国区总部搬迁至香港,后迁至上海),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开始了稳健的“加速扩张”战略:在连锁经营模式上,实施“直营连锁”与“特许连锁”两条腿齐头并进的提速战略(早在1999年即开始实施了“零起点加盟”的特许经营,自2004年底,1200家餐厅中有5%即60家以上的特许加盟店)。供应链整合,充分利用中国是农业大国的便利条件,供应本土化保证了利润的最大化。
;对于麦当劳,通过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曲线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发展战略具有“滞后迟钝”与“游历摇摆”的两大特征,受制于全球扩张后规模过于庞大,遭遇管理难题。麦当劳长期一味坚持“直营连锁”策略(迟至2003年8月方在中国实施“特许连锁”模式,而肯德基则早在1999年就先行一步,且在2003年业已发展了40多家特许加盟店),另从麦当劳的全球市场定位来看,中国市场更是成了其支持其他市场发展的“造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