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 测量系统基本特性
专题三 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简单的测量系统;复杂的测量系统;测试过程:被测对象→传感器→信号调理→显示记录存储→观测者
测量系统包括测试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装置和仪器。
测量系统的组成:简单/复杂。
“测量系统”概念的界定:
可指整个复杂系统;
也可指其中的一个环节。;1 测量系统及其主要性质 ;x(t)和y(t)分别表示输入与输出量,h(t)表示系统的传递特性。三者之间一般有如下的几种关系:
(1)已知输入量和系统的传递特性,则可求出系统的输出。
【系统预测】
(2)已知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求系统的传递特性。
【系统辨识】
(3)已知系统的传递特性和输出量,来推知系统的输入量。
【系统反求】 ;二、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 ;x;动态测量时的要求:尽可能做到不失真测试。;理想的测量系统;实际的测量系统;结论:
研究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是为了能在准确、真实地反映被测物理量方面做得更好,同时也为现有的测量系统的优劣提供客观评价。;系统输入x(t)和输出y(t)间的关系可以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1、叠加性
系统对各输入之和的输出等于各单个输入的输出之
和,即
若 x1(t) → y1(t),x2(t) → y2(t)
则 x1(t)±x2(t) → y1(t)±y2(t) ;3、微分性
系统对原输入信号的微分等于原输出信号的微分,即
若 x(t) → y(t)
则 ;5、频率保持性
;
结论:若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的谐波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将为同一频率的谐波信号,即
若 x(t)=Acos(ωt+φx)
则 y(t)=Bcos(ωt+φy);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1、灵敏度S:单位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的变化称为灵敏度,通常用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变化量之比来表示。即
对特性成线性关系的系统,如图2.2a所示,其灵敏度为常量。即
=常量
对特性成非线性关系的系统,如图2.2b所示,其灵敏度为系统特性曲线的斜率。即
;灵敏度反映了测量系统对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反应能力,是有量纲的。;2、线性度:通常也称为非线性误差,是指测量系统的实际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对于参考线性输入输出特性的接近或偏离程度,用实际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对参考线性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最大偏差量与满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即;3、回程误差:亦称迟滞,表征测量系统在全量程范围内,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或由大到小(反行程)两者静态特性不一致的程度。显然, 越小,迟滞性能越好。;4、重复性:表示测量系统在同一工作条件下,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三次以上)测量时,对于同一个激励量其测量结果的不一致程度。用正、反行程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来表示,即;5、量程: 量程指测试装置允许测量的输入量的上、下极限值。输入超过允许承受的最大值时,称为过载。过载能力通常用一个允许的最大值或者用满量程值的百分数来表示。
6、精确度: 精确度指测量仪器的指示值和被测量真值的接近程度。精确度是受诸如非线性、迟滞、温度变化、漂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反映测量中各类误差的综合。
7、分辨力:分辨力是指测量系统所能检测出来的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通常是以最小单位输出量所对应的输入量来表示。一个测量系统的分辨力越高,表示它所能检测出的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值越小。;量程:0~15kg
分度值:2g; 3 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3.1 传递函数;若系统的初始条件均为零,对式(2.1)作拉氏变换得;3.2频率响应函数
对于稳定的常系数线性系统,可用傅里叶变换代替拉氏变换: ; 称为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简称为频率响应或频率特性。 ;测试系统;式中 —— 的模,;幅、相频率特性和其图像描述
幅频特性曲线A(ω)-ω;相频特性曲线φ (ω)- ω。
伯德图(Bode图)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自变量ω取对数标尺;A( ω)取分贝标尺;
对数相频特性曲线:自变量ω取对数标尺;φ( ω)取实数标尺;
乃奎斯特图
实频特性曲线P(ω)- ω;
虚频特性曲线Q(ω)- ω;
乃奎斯特图(Nyquist图) Q(ω)- P(ω).
;3.3 脉冲响应函数;;对上式两边取拉氏逆变换,且令
则有;3、脉冲响应函数和频率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怀旧红色经典话剧剧本.docx VIP
- 基恩士线激光说明.pdf VIP
- 黑猫英语分级读物:中学A级1《黑骏马》译文.docx
- 丹佛斯压缩机简介.PPTX VIP
- 新型保温材料在大型LNG储罐中的抗震性能评估.docx VIP
- 2026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26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闸门启闭机系统.ppt VIP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pptx
- 实施指南(2025)《JB_T 13299-2017 YE4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80~450)》.pptx VIP
- 《UL线材标准》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