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自拟川芎葛根饮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川芎葛根饮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自拟川芎葛根饮,对照组给予美托康治疗,两组均治疗1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34耳)痊愈:12例(14耳),显效:10例(11耳),有效4例(5耳),无效4例(4耳),总有效率86.6%;对照组:30例(35耳) 痊愈:8例(10耳),显效:10例(11耳),有效3例(4耳),无效9例(10耳),总有效率70%。结论:川芎葛根饮治疗组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关键词: 中药 川芎葛根饮 突发性耳聋 疗效观察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为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有耳鸣,部分患者有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闷胀感。临床治疗方法较多,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使用川芎葛根饮治疗,并与美托康(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自2004年6月—200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69只患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川芎葛根饮治疗组:30例34只患耳,其中男20例(22耳),女10例(12耳);年龄17~68岁,平均47.5岁,病程1天~30天,平均18天。纯音测听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均显示感音神经性聋,6个频率(250Hz、500Hz、1KHz、2KHz、4KHz、8KHz)平均听力损失为10-30dB18例(20耳)、31-60dB10例(11耳),61dB以上2例(3耳)。②对照治疗组:30例35只患耳,其中男19例(22耳),女11例(13耳);年龄16~69岁,平均47.3岁,病程1天~31天。平均17天。6个频率平均听力损失10-30dB19例(22耳),31-60dB9例(11耳),61dB以上2例(2耳)。两组患者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
1 .2病例选择标准
根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的“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 进行诊断与病情轻重分级: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天以内。②.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2 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③.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④4.伴耳鸣、耳堵塞感。⑤.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⑥.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1.2.2分级:
①.轻度(1度):听力损失在10~30dB以内者;②.中度(2度):听力损失在31~60dB以内者;重度(3度):③.听力损失在61dB以上者。
1.2.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依据《中医内科学》第五版,“耳聋、耳鸣”篇诊断依据进行诊断与辩证分型:
①风热上扰证
主症:突然耳鸣,耳聋,发热,恶风。
次症:咽干咽痛,心中烦闷,耳内作痒。
舌脉: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或弦数。
②肝胆火盛证
主病:突然耳鸣,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
次症:心烦易怒,怒则更甚,大便秘结,小溲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数。
③痰火郁结证
主症:两耳蝉鸣,或闭塞如聋,胸闷痰多。
次症:口苦,善太息,耳下胀痛,二便不畅。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④肾精亏损证
主症:耳鸣耳聋,多兼眩晕,腰膝酸软。
次证: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干稀不调。
舌脉:舌红,脉细弱或尺脉虚大。
⑤脾虚气陷证
主症:耳鸣耳聋,时轻时重,休息则减,烦劳则加。
次证:四肢倦怠,劳怯神疲,昏愦食少,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弱。
1. 3纳入标准
凡具备上述西医诊断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条件者即可纳入研究范围。
1. 4排除标准
(1)耳道有耵聍或异物、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器质性病变。
(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3)不愿合作者及精神病患者。
(4)合并有心、肝、脑、肾以及造血系统严重并发症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病情等方面情况见下表(表1-表4):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组别例数性别年龄(±SD:岁)男女治疗组30201047.5±20.5对照组30191147.30±20.3注:性别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年龄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SD:天)
组别 例数 病程治疗组 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