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与环境第七章第一节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PM2.5的主要来源与源解析 第一节PM2.5主要来源 1.分类(按化学组分特征分) 一次排放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二次转化源:贡献可达PM2.5总质量浓度50%以上。 人为源可分为: 固定源 或点源 :主要指电厂、供热、工业烟囱排放 流动源:主要指各类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燃料燃烧排放尾气 面源:主要指露天火灾、扬尘、烹饪、燃料与溶剂挥发等广泛散布的小污染源。 1.1一次排放 污染物的一次排放通常以源排放清单或源谱的形式进行描述(见表7-1) 1.2二次转化 二次转化是PM2.5最为重要的来源,是指大气中的气态前体SO2、NOx、NH3、VOCs等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实现由气体到颗粒的相态转换 表7—1 。 1.2.1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形成 在夏季,强光照促进SO2的气相转化,速率和液相相当,但在冬季可能是以液相化学反应为主 图7—1 NOx的转化速率几乎是SO2的3倍 图7-2 1.2.2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 有机气溶胶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浓度可占城市PM2.5的30%以上。研究表明,总有机碳 OC 中约10%~90%为二次有机碳 SOC ,从全球尺度来看,生物二次有机气溶胶 biogenic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BSOA 是二次有机气溶胶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 的重要来源,BSOA主要是异戊二烯和蒎烯的氧化产物;人为SOA更多的是苯、甲苯、乙苯等苯系V X:s的氧化产物。 1)SOA前体物的大气衰减机制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通过与OH自由基、O3、NOx自由基反应以及光解作用形成SOA。海洋大气的Cl原子也可能启动VOCs的氧化。初级氧化反应通常会产生包含一个或多个含氧的极性官能团。从而使产物的挥发性降低而水溶性提高 图7—3 2 气一粒分配理论 1.2.3.新粒子形成 新粒子生成 new particle formation,NPF 是气态污染物 如S02、VOCs等 氧化生成的过饱和气态前体物在大气中通过冷凝、碰并形成颗粒物的过程,粒径主要为1~25nm。 新粒子生成主要包括成核和增长两个过程 Zhang R Y et a1.,2012,2010 。前体物经过气态 液态 固态三相转化形成临界分子簇,继而通过凝结和碰并继续增长。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有机酸等多种有机物对新粒子的增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