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NS循环——z1
物 质 循 环;1 物质循环遵循的定律:
物质守恒
2 物质循环发生的场所:
;;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环节;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环节;;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对于某一种元素而言,存在一个或多个主要的蓄库。
物质循环:元素在库与库之间的流通;
流通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物质流动的数量(物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周转率:是指某物质出入一个库的流通率与库量之比
周转时间:周转率的倒数;池塘生态系统中库与库流通的模式图;周转率和周转时间的意义;大气圈中CO2的周转时间大约是一年左右(光合作用从大气团中移走CO2);
大气圈中分子氮的周转时间则需100万年(主要是生物的固氮作用将氮分子转化为氨氮为生物所利用);
大气圈中水的周转时间为10.5天
在海洋中,硅的周转时间最短,约800年,钠最长,约2.06亿年。;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物质循环平衡;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碳循环;;地质碳库;地质碳库:化石燃料;海洋;土壤(地表1m深度范围)储存了20110亿吨;大气;森林;细胞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碳循环;气体性循环: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连,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属于气体性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某些化合物常以气体的形式参与循环过程,如O2、CO2、N、Cl、Br、F等。气体循环速度比较快,物质来源充沛,不会枯竭。
沉积型循环:参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的主要储库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中,没有气体形态,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也很不完善,如P、Ca、K、Na、Mg、Mn、Fe、Cu、Si等。沉积型循环速度比较慢,参与循环的物质主要通过岩石风化和沉积物的溶解转变为生态系统可利用的营养物质,而海底沉积物转化为岩石圈成分则是一个相当长的、缓慢的、单向的物质转移过程,时间要以千年来计。 ;碳循环主要分为两部分;碳循环;大气—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物圈对大气中CO2浓度年际变化的影响要比海洋更大。同时,它也是全球碳循环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等都会造成CO2 的排放,极大改变了大???中各组成成份的原有状况。;1989-1998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净吸收量为7亿吨/年;大气中的CO2通过海—气界面进入海洋,通过海洋环流、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学之间的关系转化
为碳的化合物,从海洋上层进入到海洋深层。
; 碳的浓度梯度; 溶解度泵是由物理过程,如热通量、涡动、扩散等为媒介的碳的物理交换过程。
CO2溶解度是由温度决定的,温度降低,CO2溶解度增加,高纬度的冷水因密度增加易与中层水交换,结果使上层的CO2转移至中深层水。;海洋中有许多具有钙质壳的浮游植物,比如说球石藻(coccothophore)
Ca2++2HCO3-1=CaCO3+CO2+H2O
; ;溶解性有机物:生物代谢作用
颗粒有机物:生命部分和非生命部分; 从海洋对大气CO2的调节作用着眼,人们最关心的是上述碳在海洋中的垂直转移过程,如果没有这种转移,海洋是不可能对大气CO2含量起调节作用。虽然大气CO2可能通过空气溶入而进入海洋表层,但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大气中的CO2分压大于表层海水的CO2分压。如果没有生物泵的作用,大气和海洋表层的CO2分压将很快平衡。;海洋对CO2的吸收发生在哪一层?; 在海洋里,CO2溶解于水,并通过整个海洋表面不断与大气进行交换,尤其当波浪破碎时这种交换更为充分。在海洋表层约100m 深度以内的海水中,CO2交换较为迅速,但与更深层海水的交换十分缓慢。 CO2从海洋表层进入深海需要几百年到几千年时间,因此海洋并不能为增加的大气CO2即刻提供吸收汇。就短期变化而言,只有表层海水在碳循环中起主要作用。; 大气和海洋之间不断进行着碳双向交换,相对于大气而言,海洋既是碳汇也是碳源,但为什么把海洋称为碳汇?; 海洋碳的吸收和释放有明显的纬度特征,即赤道海域(100N~100S)为大气CO2的主要源区,仅赤道太平洋的碳释放量就有10亿t C/a,占海洋释放总量的60%,而北大西洋和南大洋则为大气的主要汇区,南大洋主要是指530S以南到南极附近海域,吸收的CO2约为12亿tC /a,占海洋吸收净通量的35%,400N以北的北大西洋和格陵兰海域也是CO2的强汇区。
北太平洋则呈季节特征,冬季为强汇,夏季为弱源,就整体而言,仍为大气CO2的净汇区。
;1 大气-海洋,大气-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为双向循环,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都为碳汇。
2 在高纬度地区,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高于低纬度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反之。
3全球的植被和海洋是大气中CO2两个重要的调节器
;碳循环;人类活动对碳平衡的破坏; 2000-2005年间,由于化石燃料和水泥工业平均碳排已经达到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