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薯干制的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红薯干制的探究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课 程 实 习 报 告 实习地点:河南农业大学推广楼七楼面点加工实验室 课程名称: 食品工艺学 学生姓名:马志锋(0905107023)陶骐志(0905107024) 王晓波(0905107026)张红毅(0905107028) 张朋(0905107029) 专业班级: 200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指导教师: 柳艳霞 2011 年 12 月 30 日 对红薯干制的探究 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红薯干制,绘制干制曲线,测定干制品的最适含水量。2、比较不同加工处理后,干制曲线的差异。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红薯5kg,蒸锅,电磁炉,刀 三、实验方法: 将不同处理后的红薯条平铺在竹筛上,放入干燥箱内。开始干燥时的温度为65℃,待物料干燥至呈半干状态时,可将干燥温度降低至60℃。 红薯的加工处理有多种方法,我们讨论了四种加工方法进行干制,然后??制干制曲线。 方法一: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条(2×2×5cm)后,放入干燥箱中干制,绘制其干制曲线。 方法二: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条(2×2×5cm)后,放到锅和开水一起煮5分中至熟,将煮熟的红薯条沥干后放入干燥箱中干制,绘制其干制曲线。 方法三:将红薯洗净,去皮,切切成条(2×2×5cm)后,放入锅中蒸熟,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制,绘制其干制曲线。 方法四: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条(2×2×5cm)后,放入锅中蒸至半熟,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制,绘制其干制曲线。 四、干制曲线的绘制: 对红薯处理后,称红薯的总重,放入烘箱后,每隔1小时称红薯的总重,根据干制样品重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绘制干制曲线。 注:1、经过预处理后,保持四组红薯的质量在放入干燥箱之前保持一致。 2、干制过程中对严格控制称重时间,保持各组的一致性。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及评定 1、对不同预处理的干制品感观检验观察和描述干制品的色泽、软硬程度、形态变化(如体积收缩程度)等; 2、通过对干制曲线的分析,测定红薯干制品的最适含水量。 六、实习过程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分工合作,从原料的选取到后期的干制,我们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对于这次实习,我们怀着学习探究的态度,认真用心的去做好实习实验。我们此次的实习是对红薯条的干制的探究,我们对四种不同的预处理的红薯进行了探究,具体的实验结果如下 不 同 预 处理质量随时间的变化量△m(g)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h13h生5.009.1910.0017.6028.2541.7073.8185.61125.61147.11159.47166.41166.42煮熟7.8010.1014.1018.2322.5048.1469.6085.16110.2134.64148.61154.64158.98蒸熟4.98.6312.0014.8017.8535.0171.5082.60116.40137.79154.40158.87162.68蒸至 半熟5.0010.5014.0017.0020.4923.7179.1091.40127.61148.34161.65166.19169.73注:上表中,煮熟用时6分钟,蒸熟用时5分钟,蒸至半熟用时3分钟。各种预处理的产品初始时质量相等,均为200g。 干制曲线的绘制 注:曲线的横坐标表示时间(h)变化,纵坐标表示△m(g). 综合比较曲线 对成品的评比 生:没有保持原有的色泽,颜色有些发黑,外观不好,视觉效果不好。 煮熟:颜色较浅,可能是在水煮的过程中色素流失所致 蒸熟:颜色较好,保持着处理前的良好色泽 蒸至半熟:颜色较其他三种最好,在嚼劲上比其他三种都好 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1、原料在存放的过程中处理不当,导致部分原谅腐败变质,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2、原料的选取上,起初我们选取的是红薯色泽不好,在预处理后,红薯条颜色发生了不好的变化,红薯条颜色有点发黑,可能是由于处理不当,引起褐变,但后来我们又重新选取了不同品种的红薯,预处理后,红薯条的颜色保持了原有的良好色泽,并没有发生褐变的现象。 3、原料在进行切分的过程中,由于是人工切条,红薯条的形状大小不一,没有做到完全统一。 4、四组实验所用的红薯由于不是同一个,而是选用的是统一品种的红薯,这样就造成了各组的红薯色泽上不是很统一,对成品的色泽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还是尽量保持各组所取原料的统一性。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