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原理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离子体显示技术 ;等离子体的发现;;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个分子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原子,而一个原子则是由原子核和若干个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呈电中性。气态时,电子在电场束缚下围绕原子核旋转。如果气体被加热,其电子的热运动动能就会增加。一旦电子的热运动动能超过原子核对它的束缚,电子就成为自由电子,这种过程称之为电离。如果气体中的所有原子都被电离,就称为完全电离,如果只有部分原子被电离,则称为部分电离。被电离的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称为电离度。电离度为 100%时,即气体被完全电离,就成为我们上面所说的物质第四态──等离子态,也称为等离子体。这是最严格定义的等离子体,在实际应用中,部分电离的气体,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也通称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失去电子的原子称为离子。因此,产生等离子体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对气体进行加热使其电离,即成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指的是原子在电子与原子核分离时的状态(电离),在等离子体状态时,离子与电子的结合会发出紫外线。;使用荧光粉来发光这一点,与显像管( CRT )的原理有些类似。而等离子体本身就会发光的特点,与需要背光板的液晶显示技术却差别很大。但是只能有「亮」或「暗」的区分,无法如同液晶显示器一样可以发出不同的亮度。 ;* 随着数字化多媒体资讯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对于显示器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不但要求画面清晰、色彩逼真、视角广、高亮度、薄型化的基本特性外,并且要具备能收播数字信号、连接网络等功能。*等离子体显示器正是能符合家庭要求的显示器。;* 等离子体面板显示器(Plasma Displat Panel,PDP)是利用气体放电产生发光的显示器,其发光原理基本上是与荧光灯的原理一样,都是在真空的玻璃管中注入惰性气体或水银气体,在利用加电压方式,使气体产生等离子体效应,而放出可见光或紫外光,此紫外光照射到涂抹在玻璃表面上的荧光粉时,荧光粉会激发出可见光。 * 彩色PDP可以想像成被缩小化的荧光灯,有多个以阵列的方式聚集在一起放电,每一个放电空间称为一个单元(cell),这些放电空间中所封入的气体,经由施加高压电后,产生气体放电现象,发出的紫外线波长是以147nm为主,彩色PDP的荧光粉包括可发出红(R)、蓝(B)、绿(G)三原色的三种不同荧光粉,再配合驱动电路的设计,可将这三种原色的光混合成各种各样的颜色。; *追溯最早的应用案例,则应该是1927年Bell System公司所做现场示范的气体放电电视,其尺寸大小为宽65cm,高75cm,其中包含有5050个气体放电单元,所使用的气体为氖气,当时该电视可显示每秒16个图像的灰度画面。 *在其之后发展实用化的气体放电显示器,则为1950年代所开发出来的NIXIE,其主要的功能是做为显示数字之用,且最大的优点是发展阵列式的数字显示器。 ;*1964年由伊利诺大学教授提出以电容取代电阻的方式,当施加合适的交流电压,即可使显示器工作并具有记忆功能,他们将此显示器正式命名为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PDP),当时是利用环氧树脂将气体封闭在两层玻璃基板中。;*1968年Owens-Illinois公司将AC型PDP实用化,其基板是采用较厚 的6.3mm玻璃,以改善显示器的脆度,而其封合玻璃是以较高温处理 的材料,这样做气体不受污染而达到较长的寿命。 *在1970年Burroughs公司发展出自扫描(Self-ScanTM)方式而 促使DC型PDP实用化,如下页图所示,此方式可大大的減少驱动 电路,但这种DC型PDP显示器,有放电不一致的困扰。 *松下电子所设计有辅助放电区域的DC-PDP,并且该公司配合 优良的工艺技术,用此DC-PDP可以生产低价格的笔记本电脑,在 当时也只有DC-PDP可以作为电脑的显示器,松下公司一直以此 产品称霸笔记本电脑到1980年代。;*Burroughs公司所发明的(Self-ScanTM)直流型等离子体型面板 显示器;*松下公司所设计的DC-PDP结构图;*伊利诺大学所开发的AC-PDP,是在前面玻璃板的中间产生气体 放电,因此称为对向型AC-PDP,但是现在彩色面板放电型 AC-PDP的基本结构,是由G.W.Dick博士发表,如下图所示,在电 极对的中间有介电层,当施加电压于电极上,即产生电场而行成 气体放电。;*1970~1980年代,彩色PDP的发展是以DC-PDP为中心。 *在1974年日立所发展的文献做为基础,其发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 阴极辉光(Negative Glow)区域,所放射出来的真空紫外线,再 由紫外线激发位于阴极附近的荧光粉,而产生可见光。由于此种 方式的PDP可以自扫描 (Self-ScanTM)方式操作,因此可大大減 少驱动电路,而降低生产成本。 *NHK放送技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