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二、病毒的定义与特点; 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非细胞生物;分类依据;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1)噬菌体的培养;噬菌斑(plaque):;若标本经过适当稀释进行接种并辅以染色处理,病毒可在培养的细胞单层上形成肉眼可见的局部病损区域,即蚀斑(plaque)或称空斑。;;多角体:;3)植物病毒的培养; 蛋白质提纯方法
(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凝胶层析、离子交换等);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核衣壳 核心:DNA或RNA
衣壳:蛋白质
包膜 : 脂蛋白或类脂糖蛋白
刺突
;病毒的蛋白质壳体和病毒核酸(核心)构成的复合物。;2)病毒衣壳(capsid)的对称性; 壳体外形如中空的蛋白质圆管,呈坚硬或柔韧状。
由2130个相同的蛋白质亚基(158个氨基酸)以逆时针方向螺旋状排列,形成一个长300nm,内径4nm,外径15nm的刚直中空柱。ssRNA盘绕在壳体内面由亚基形成的沟内,与蛋白质亚基通过弱键结合。;二十面体对称壳体病毒:;(参见P74);3、 病毒的包膜结构;二、病毒(毒粒)的化学组成; 一种病毒的毒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是RNA;;小DNA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DNA,如φX174,M13;
大多数DNA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DNA。;单链病毒核酸有正链(+)和负链( – )之分;病毒核酸的特征丰富:;λ 噬菌体线状ds DNA存在12个核苷酸组成的粘性末端,
粘性末端配对可使DNA环化。;病毒结构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病毒的增殖:;一、病毒的复制周期(replicative circle);病毒吸附蛋白(viral attachment potein,VAP):
亦称“反受体”;植物病毒:;脱壳:;(1) 核酸的复制、转录;4. 病毒的装配与释放;大多数噬菌体都是以裂解细胞方式释放; 丝杆噬菌体(如M13或fd)不杀死细胞,子代毒粒以分泌方式
不断从受染细胞中释放,并同时完成毒粒的组装。; 有包膜的动物病毒是在从宿主细胞核芽出
或细胞质膜芽出的过程中裹上包膜而形成
包膜病毒。;二、一步生长曲线(one step growth curve);(参见P72);效价(titre)或噬菌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ing unit, pfu);一步生长曲线;一步生长曲线是研究病毒复制的一个经典试验,最初是为研究噬菌体的复制而建立,以后推广到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的复制研究中。;
区别:
内裂解:宿主细胞内大量噬菌体分泌酶引起的
细胞裂解,释放大量噬菌体。
自外裂解:胞外噬菌体分泌酶引起的细胞裂解,
没有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第四节 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有3种:;λ噬菌体的的溶源性反应:;λ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3. 溶源菌(lysogen或 lysogenic bacteria);溶源菌的检测方法:
法1:少量溶源菌+大量敏感指示菌+肉汤琼脂培养基
特殊噬菌斑(中央溶源菌菌落,周围透明)
法2:溶源菌经uv照射,进一步培养,滤去培养物中活细菌,
将滤液与敏感菌混合培养,形成透明噬菌斑。;6)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 ,溶源菌有时还能获得新的生理特性(原噬菌体引起的溶源菌除免疫性以外的其他表形改变,包括细胞表面性质的改变和致病性转变)。;溶源性感染对细胞的影响:;第六节 亚病毒;一、类病毒(viroids);二、拟病毒(virusoids);三、朊病毒(prion);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