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洛阳师院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编号: 编写: 刘新月 审核: PAGE 2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PAGE 3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拟人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3、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报告文学作家。 二、了解背景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那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不断注入罗布泊洼地使其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三、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的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课前预习】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罗布泊( ) 鹭鸶(  ) 栖息( ) 濒临( ) 戈壁( ) 无垠( ) 水泵( )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萧瑟:  (2)吞噬: (3)沧海桑田: (4)近在咫尺: (5)浑然一体: 3、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接着回忆过去的罗布泊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除了罗布泊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都需要拯救。 【合作探究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过去: 现在: 2、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合作交流】 1、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 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怎样的含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HYPERLINK /albums/40009/40009.html \l 0$58c3acb75e54c1db30add103 \o 查看图片 \t _blank ??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了什么修辞?含义是什么? 4、作为一篇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报告文学,本文有着相当强的震撼效果,试结合原文,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角度,谈谈这种效果是如何得来的。 【拓展延伸】 罗布泊消失了,作为一名有敏锐视角的中学生,如何看待前人造成的悲剧?悲剧能够停止吗? 本课小结 修正学案并自我评价,用红笔填充。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