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人防护与卫生处理(陈贵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个人防护与卫生处理(陈贵秋)

防护与卫生处理;一、防护;个体防护装置(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是指为了保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与放射性污染危害而穿戴的服装、眼罩、手套和呼吸器,以阻断现场环境中有害物质侵害的装置。;生物防护的范畴;人员的物理防护 ;病人的物理防护;防护服 ;防护眼镜/眼罩 ;防护手套 ;不同材料手套适用性;防护靴 ;现场存在的呼吸危害;最具有穿透性的颗粒物粒径;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正压通风式; 自吸过滤式。 带有呼气阀 不带呼气阀;呼吸防护器材的选择;口罩的主要性能参数 ;美国(NIOSH, 42 CFR Part 84,1995)的分类 ;其中N型滤材仅适用于防护固体微粒,使用NaCl 气溶胶进行穿透测试; P 与R 型则适用于防护固体与液体微粒,使用NaCl与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气溶胶进行穿透测试。;美国标准关于口罩滤材的滤除效率 ;我国标准GB19083—2003 ;呼吸阻力 ;美国标准对口罩的通气阻力要求 ;中国;WHO专家对中国医护人员 防护装备的评价;16层普通材料口罩不能有效过滤病毒;新型N99口罩的密封效果;N-95口罩;使用N-95口罩的原则;正确使用口罩;如何使用N-95口罩;N-95口罩使用说明;Step 2 第二步;Step 3 第三步;Step 4 第四步;Step 5.1 步骤5.1;Step 5.2 步骤5.2 正压测试;Step 5.3 步骤5.3 负压测试;何时更换口罩;国产正压防护器材,医师专用。;P3病房;军标(WSB 58-2003) ;;;生物安全试验室等级及防护 ;一级防护?? 着装标准: 工作帽 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隔离裤(或连体防护服)。 工作服(或连体工作服)。 专用工作鞋。 乳胶手套。 适用范围 : BSL-1(可适当简化)2)?? BSL-2;二级防护 着装标准: 符合N95、FFP2、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的口罩。 护目镜。 连体式防护服 防护帽。 乳胶手套。 防护鞋加鞋套。 适用范围:BSL-3实验室、发烧门诊医护人员、医院检验和接触样品的人员、传染病人和尸体护送人员、污物处理人员、微生物实验室维修人员。;三级防护 着装标准: 在二级防护基础上作如下改动: 长管供气式面罩或正压头盔呼吸防护器。 正压防护服。 ????适用范围:BSL-4(在有三级生物安全柜条件下,个体防护用二级防护标准)和ABSL-4(四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SARS病人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SARS尸体解剖等。;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戴口罩: 步骤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戴口罩:步骤3 穿防护服: 步骤4 戴上防护眼睛: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5 套上鞋套: 步骤6 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 摘下防护镜; 步骤2 解开防护服。 步骤3 摘掉手套,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4 将防护服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5 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6 摘掉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7 脱下防护鞋套。 步骤8 洗手消毒。;二、卫生处理;1、消毒技术;灭菌:杀灭或去除外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消毒:杀灭或去除外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有效氯: 是衡量含量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对防治、研究传染病的医疗卫生机构,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按疫源地进行消毒。 随时消毒: 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预防性消毒:对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消毒剂量:由消毒因子的强度和作用时间决定。;消毒作用水平 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