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话说孙村
道听途说话孙村
旌德县孙村,是中国农村最典型、最普通的小山村。依山傍水,燕水河贯村而过。清晨和傍晚,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洗菜,小孩子在河里玩水嘻戏,耕牛在河边喝水。村民们世代耕作在村前村后肥沃的田地里。
唐宝应二年(公元763年)置旌德县,孙村就划归沙城乡十八都,有百十户人家,已具规模。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建孙村镇。民国时期,隶属分庶乡。1949年4月25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旌德县解放,孙村属一区模范乡,乡政府就驻孙村,乡政府办公地点就设在孙村汪氏祠堂里。1952年旌德县重新划乡建镇,正式建孙村乡,归属庙首区。1958年9月成立孙村人民公社,1987年恢复乡制,乡政府才搬迁至玉溪村。
孙村,后来在合作化期间,为了便于管理,分成上下两个行政村,上面叫孙村行政村,下面叫玉屏行政村。整个村子是依山傍水,村子的西边有一座大山,山上树木葱绿,青翠茂盛,整座山酷似一架碧玉般的屏风,故叫它玉屏山。数丈宽的燕水河由南向北从村子中间穿过,并流入青弋江。燕水河的河两岸是用大块花岗石砌成,上面铺有花岗岩条石,供人们通行,河两岸村子正中地段,还建有十多个台阶和条石埠,方便人们下河洗衣、洗菜。
解放后,在建国初期,国家财力有限,无力顾及到农村建设。到了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国家和百姓都慢慢地富起来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孙村的村民,也开始对村子进行修整。一些弯曲的羊肠小道和被毁坏的石板路都修成了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门前,并有两条主干道连通205国道。在村子里的河道上还修了四座拦河坝,升高水位,使水变清了,便于村民洗衣洗菜,也有利于农田灌溉。河岸边上安装了护拦,老人和儿童放心地在河岸边散步和玩耍。原来河上只有一座多年失修的石拱桥(隆兴桥)和一座木架桥(中木桥)。近几年来,重修了“隆兴桥”,另修了四座钢筋水泥桥(“中木桥”也改建成钢筋水泥桥)。山坡上新栽的竹木郁郁葱葱,路边的花圃里种上各种花草,道路边栽了桂花树或樟树。安装了漂亮的路灯,晚上灯火通明。村民们自发地组建了健身队,打腰鼓、跳广场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使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国家政策好,村民们手中有了钱,盖起了两层、三层的小别墅,部分农户还买了小汽车或面包车,运输车辆也多起来了。摩托车、电动车、彩电、冰箱及移动电话基本普及,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关于孙村还有许多轶闻趣事,据说:清朝初年,玉屏山燕水河曾孕育出一位被家乡人称道的“台湾道”。姓汪名楠,人虽聪明,但家境贫寒,无力培养。母亲经常看到他晚上出去玩耍回家时,有两盏灯火在前面引路,到了家门口“灯火”就没有了,而其他人却看不到这“灯火”,母亲心想这孩子可能有点与众不同。当时,他的叔叔没有儿子,很喜欢汪楠,就将他收为养子,送入私塾读书。但他不好好读书,经常瞒着老师,出去玩耍。一天夜晚,汪楠又偷偷跑出去玩,玩了一会儿,隐隐约约传来马蹄声,他便躲在路边想看看什么人来了,等那些人走近了一看,却原来是玉屏山宝塔里的几个菩萨,他吓得想跑,怎么也跑不动。只听见菩萨们在讲什么“台湾道”,并指着他说:“小孩,我们说的‘台湾道’就是你以后的前程,你要好好读书,我这里有一把金钥匙,你拿着到汪公庙的神台下去取比金银珠宝更值钱的东西。”临走时并告诉他,他们是天上的八仙。汪楠遵照神仙的指点,用金钥匙打开汪公庙神台下的石门,一看,原来是一堆书,他把这些书取回家立志攻读。几年后进京赶考,果然中了第二名进士,皇上派他到台湾去做道台。汪楠在台湾上任后,当地发生了“毛蟹灾”,就是海里大量的毛蟹上岸危害稻田禾苗。他就带领大家下田捉蟹,指导人们用面粉裹好蟹,放在油锅内炸熟吃,当地人先不敢吃,看着道台大人吃得津津有味,就试着尝尝看,味道确实不错。他还告诉大家这毛蟹运到大陆去很好卖的,一些商人就将毛蟹运到大陆去卖,果然赚了不少银子发了财。接着又考虑到台湾的水田面积少,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根据大陆沿海人们的经验,他指导人们在木筏上复盖一层厚厚的泥土,放入海边固定后种植水稻,后来就称这叫“湖田”。汪楠人虽在外地做官,但他想方设法要为家乡做些实事。有一次,孙村人收到汪楠从台湾捎来的几包上等白糖,当大家将白糖包打开后,发现每包白糖里都有一小块金砖。原来汪楠喜欢收藏古玩字画,又善于交往朋友。这些金砖是他变卖古玩字画和朋友们赞助的,用于家乡的建设。汪楠一生清廉,无所积蓄,活了七十多岁,死在台湾任上。生前曾说过,要带两只台湾产的蚌壳回家乡孙村以作纪念,台湾民众在他死后,精心挑选了两枚三百多斤重硕大的海蚌壳,送回他的家乡孙村,放在汪氏宗祠(雍睦堂)内。
“牌坊”在皖南一些比较大的村子都有,只是数量、大小和内容不同而已。原来孙村有三座牌坊,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仅存一座牌坊,是一座“贞节坊”。它是清朝乾隆年间皇上旌表故儒汪国钊(汪氏79世祖)的吕氏夫人下圣旨而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