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二)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说课.ppt

(系列二)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编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四节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预热小练习;题目 请赏析朱元璋的续诗妙在何处。;知识储备;[例1](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 暮 吟 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参考答案: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读懂诗歌】 第一联: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 第二联: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 第三联: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 第四联: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通关妙招;3. 剖析结构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梳理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进而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怀念古代英雄孙权和刘裕,这是切合题目的,下阕却写到“北伐失败”“扬州烽火”“神鸦社鼓”“廉颇尚能饭否”等四件互不关联的事,抒发的是虽有雄才大略却不被重用的慨叹。 4. 抓住注解内容,提取诗歌暗示信息;【答题模板】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也可以先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题目: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参考答案:;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例2]((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读懂诗歌】 第一、二句:三四个天真活泼的黎族孩子吹着葱叶,来迎接我这个来自远地的老翁。 第三、四句:不必对万里流放生涯过于在意吧,这小溪边上自有恬淡闲适的生活;解析:;通关妙招 ;3. 归纳要全面 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能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候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抑郁、寂寞,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更有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分析评价时必须几个方面都要兼顾,做到归纳全面,分析具体。 4. 评价要恰当 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如有的同学一提到辛弃疾,马上就想到抗金报国、收复失地、怀才不遇,如果在分析他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时,也用这个观点去套,就会“牛头不对马嘴”。二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这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答题模板】 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地表态,不能模棱两可。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第三步,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