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筝诗话
休闲广角:风筝诗话
历代咏风筝诗很多。唐代高骈《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描写晚风吹风筝竹哨发出动听的声音。鲍溶《风筝》“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描写风吹风筝上金属片或瓷片细链撞击的声音。李商隐《燕台诗》之三中“西楼一夜风筝急”也是写晚上风筝声。司空曙《风筝》“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诗,把风筝在晴空鸣响的声音和飘飞的形态写得很传神。????宋代王令《纸鸢》“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写的是儿童仰面看高空中似鸟飞翔的风筝壮观情景。清代孙枝蔚《纸鸢》“未到清明节,常时见汝稀。因风初有势,向日哪能飞。小鸟虚遭吓,群儿肯早归。退身须作计,雷雨正多威。”写风筝高飞能吓鸟,借咏风筝讽刺一时得意的小人。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警告别“雷雨正作威。”袁枚《纸鸢》“纸鸢风骨假棱山曾,蹑惯之霄自觉能。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与孙枝蔚诗有同工之妙,讽刺得势小人更是入木三分。清代徐天球《风筝》“谁向天边认塞鸿,但凭一纸可腾空。任他信风东西转,百丈游丝在掌中。”把飘飞的风筝比作塞外传书鸿雁,充满浪漫意境。画家吴友如在《清明放风筝》画上题诗:“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描写风筝飘飞在空中的情景。????几位诗人写断线风筝很有趣。女诗人陈长生(秋谷)《春日信笔》“软红无数落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窗外忽闻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和另一位女诗人骆绮兰《春闺》“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都是写断线风筝,寄情寓意趣味无穷。????“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五十一回中借薛宝琴咏《钟楼怀古》“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笑他人嘲笑频。”前一首是断线风筝诗谜,后一诗谜底亦是风筝,寓意很深刻。????清代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桃杨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飞风筝,也是放飞愉快的心情。(田禾)
鸢飞蝶舞喜翩翩——风筝诗话(张百三)
春回大地,风和日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当你举着风筝,来到郊外,眼看它扶摇直上,高入云霄,定会感到无穷乐趣。正如我国当代著名学者邓拓的《纸鸢》诗所云:“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纸鸢是风筝的原名。“风筝”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是高骈镇蜀时用以寄意而题有《风筝》一诗。但“风筝”之名并不通用,宋人、明人做诗仍喜用“纸鸢”称之。至清代“,风筝”之名才广泛使用开来。风筝,还叫过鹞子、风鸢、纸鹞等名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风筝的国家。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公输般就曾经“削竹为鹊,成而飞之”。此外,还有“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的传说。人们通常认为,这木鸢便是风筝的雏型。但也有人认为木鸢并非风筝的祖先,因为它是无动力的滑翔飞行器,而并不是以牵引为动力的飞行器。又据《稗史汇编》记载,我国最早的风筝是汉代韩信所制造。尽管上述说法并不相同,但都足以证明,风筝的问世至少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五代时,李邺别出心裁,在纸鸢上安装竹哨,腾空之后,迎风作响,声如筝鸣,故称风筝。唐代诗人高骈听了这“空中仙乐”后,写了一首《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把风筝的美妙音响描绘成犹如丝竹之音一般动听,颇有情趣。
我国早期的风筝,被用于军事,当作通讯工具,立过汗马功劳。鲁班“作木鸢以窥宋城”的传说,便是风筝用于军事的早期例子。公元549年,南朝梁武帝萧衍被叛臣侯景围困台城,兵惫粮绝,梁军就是利用风筝来传递告急诏书,向外求援的。清人笔记中记载民间传闻说:“韩信率军十万围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子弟八千人尽皆散去。”还传说,韩信向敌军宋城放风筝,根据风筝牵线的长短来测量与敌城的距离,从而挖通了隧道,攻下了敌城。类似的例子还多,用不着一一列举。
除了用于军事以外,风筝还在科学实验、建设等方面显过身手。1752年6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前夕放风筝,成功地把雷电引到地面,从而发明了避雷针。飞机发明家美国的莱特兄弟,曾经利用风筝来研究飞行。北美洲尼亚加拉河上的悬索桥,建于1848年。建桥时,是以风筝来开路的。此外,巴西有的渔民用风筝钓鱼;美国生产了一种风筝照相机,用于拍摄地面目标;还有的用风筝运送救援物资,以抢救搁浅的船只,等等。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清末画家吴友如的这首题画诗,仅二十个字,便把风筝的特征和神采写得有声有色,并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风筝是雅俗共赏的玩具,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