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构化学课件2第二章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ppt
2.4.3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① Pauli不相容原理;② 能量最低原理; Hund规则:在能级简并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分占不同的轨道;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的状态比较稳定,因为这时电子云分布近于球形。 ▲ 电子组态:由n,l表示的电子排布方式。 ●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填充顺序: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 ▲ 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为何延迟出现?3d排在4s之后,4d在5s后,4f,5d在6s后,5f,6d在7s后。● 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填充顺序,并不是原子轨道能级高低的顺序,填充次序遵循的原则是使原子的总能量保持最低。填充次序表示,随Z增加电子数目增加时,外层电子排布的规律。 ▲ 原子轨道能级的高低随原子序数而改变,甚至“轨道冻结”并不成立,同一原子,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变化之后,各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改变,各原子轨道的能级也会发生变化。 △ 核外电子组态排布示例:Fe Z 26 :Fe1s22s22p63s23p63d64s2。常用原子实加价电子层表示:Fe[Ar]3d64s2。表达式中n小的写在前面。 ● 电子在原子轨道中填充时,最外层的不规则现象:部分原因是由于d,f轨道全充满、半充满、全空或接近全满、半满、全空时更稳定所致。但仍有解释不了的。 △不规则填充示例:Cr 3d54s1 ,Cu 3d104s1 ,Nb 4d45s1 ,U 5f36d17s2 … 同一原子的一个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必相反.锂原子的基态要满足保里不相容原理,至少有一个电子安排到能量较高的轨道。如2s,(α或β态),其总波函数为: slater行列式 2.5.1 是按照原子序数、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将已发现的元素排列而成的一种表。在其中,性质相似的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周期性的出现。 元素周期表 2.5.2 原子结构参数 ● 原子的性质用原子结构参数表示。包括:原子半径 r 、有效核电荷 Z* 、电离能 I 、电子亲和能 Y 、电负性 ? 、化合价、电子结合能等。 ●原子结构参数分为两类:一类与气态自由原子的性质关联,如I、Y、原子光谱线波长等,与别的原子无关,数值单一;另一类是用来表征化合物中原子性质的参数,如原子半径,因原子并没有明显的边界,原子半径在化合物中才有意义,且随化合物中原子所处环境不同而变。 ●原子半径的数值具有统计平均的含义,原子半径包括:共价半径 单键、双键、三键 、离子半径、金属半径和范德华半径等等。 2.5.3 原子的电离能 衡量一个原子 或离子 丢失电子的难易程度,非常明显地反映出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I1和I2与Z的关系 logI/eV 1 稀有气体的I1总是处于极大值 完满电子层 ,碱金属的I1处于极小值 原子实外仅一个电子 ,易形成一价正离子;碱土金属的I1比碱金属稍大,I2仍较小,所以易形成二价正离子。 2 除过渡金属外,同一周期元素的I1基本随Z增加而增大 半径减小 ;同一族中随Z增加I1减小;因此周期表左下角金属性最强,右上角元素最稳定。 3 过渡金属的I1不规则地随Z增加,同一周期中,最外层ns2相同,核电荷加一, n-1 d轨道加一电子,所加电子大部分在ns以内,有效核电荷增加不多,易失去最外层的s电子。 4 同一周期中,I1有些曲折变化,如,Be,N,Ne都较相邻两元素为高,这是因为,Be 2s2,全满 ,比Li的I1高,B失去一个电子后为2s22p0 s全满,p全空 ,I1反而比Be低;N为2s22p3,I1高;O失去1个电子变为2s22p3,I1比N小;Ne为2s22p6。 5 I2总是大于I1,峰值向Z+1移动;碱金属的I2极大;碱土金属的I2极小。 2.5.4 电子亲和能 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一价负离子所放出的能量称为电子亲和能。 电子亲和能的绝对值一般约比电离能小一个数量级,测定的可靠性较差; Y值随原子半径减小而增大,但电子间的排斥力相应增大,所以同一周期和同一族内元素的Y值都没有单调变化的规律; 2.5.5 电负性 ● 电负性是用以量度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相对大小的结构参数。分子的极性越大,离子键成分越多,电负性也可看作是原子形成负离子倾向相对大小的量度。 ● Pauling的电负性标度 ?p :以F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由一系列电负性数据拟合,得出经验方程:?A-?B=0.102△1/2;?A-?B表示 A-B键中A原子和B原子的电负性差,△表示A-B键键能与A-A键和B-B键键能的几何平均值之差。例如,H-F键的键能为565kJ?mol-1,H-H和F-F键的键能分别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