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劳动改造学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罪犯劳动改造学;什么是罪犯?;什么是罪犯?;【正解】 (1)民法处罚的没有罪犯。罪犯一般是指受到刑事处罚的人。 (2)犯罪嫌疑人(suspect crime suspect),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无罪推定的原则,除非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不然犯罪嫌疑人是无罪的。 (3)在刑事案件中,被指控犯罪而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在民事案件中,被指明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在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某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人员。 ;什么是劳动?;什么是劳动改造?;;罪犯劳动改造与一般劳动者劳动区别:;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多次指示、批示,要搞好罪犯劳动改造工作。 1951年,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通过了《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毛泽东在修改审定会议决议时,专门增写了一段劳动改造罪犯的内容。 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工作。——毛泽东 后来,因不少罪犯非正常死亡,又提出: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罪犯劳动改造学的建立和发展;改造罪犯的三大基本手段;罪犯入监教育;罪犯劳动改造学的指导思想;上编:罪犯劳动改造基本原理;第一章:罪犯劳动及新中国罪犯劳动改造的历史沿革;兵刑同一:古人看来,是说战争与刑罚或刑法是一回事,二者在本质上相同。 刑始于兵:则是说刑罚起源于远古的氏族战争。 原始社会关于俘虏的处理: (1)野蛮的第一期,俘虏被处以火刑;(2)第二个时期,作为贡献神灵的牺牲;(3)第三个时期,转变为奴隶。;二、非教育刑主义下的罪犯劳动 奴隶制国家:普遍奉行报复刑主义 (1)生命刑 (2)肉体刑 (3)耻辱刑 (4)财产刑 其中,前面三中刑罚占有绝对支配地位。 奴隶制商朝,囚犯就参加筑路的劳动,但要戴上刑具,以防逃跑。 特性:惩罚性、残酷性、补偿性;封建制国家:普遍奉行威慑刑主义 (1)生命刑 (2)肉体刑 (3)自由刑 封建五刑:笞、杖、徒、流、死 隋朝的(开皇律》,正式确立“死、流、徒、杖、笞”这一五刑制度。唐代承用这一刑罚制度,定为“笞、杖、徒、流、死”,称“五刑”。具体是:笞刑,五刑中最轻,唐律规定施行笞刑的刑具用荆条,其长短粗细有法定的规格,责打人的腿、臀,适用于对轻罪的惩诫,分五等:十到五十,每加一等加十; 杖刑,是次轻的刑种,唐律规定以常行杖施行杖刑,法定的规格,责打人的腿、背、臀,亦分五等,从杖六十至一百,每加一等加十; 徒刑,是在一定期间内剥夺犯人的人身自由并强制其从事劳役,以示“奴辱” ,徒刑分五等,时间半年至三年,每一等加半年;流刑,是将犯人押送指定的荒远地区,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流刑因流配地点的不同分为三等: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皆服劳役一年;死刑,隋、唐定死刑为斩、绞两等,五代和宋基本仿效隋律,但自五代始有凌迟,辽代将凌迟定为正式刑名,将死刑定凌迟、斩、绞三等,元代同,明、清法定死刑虽仅斩、绞两等,但有法外刑,如棒杀。 ;封建社会刑罚的执行,就以让囚犯在监管下劳动为主,徒刑、流刑占据了刑罚执行的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兴起刑徒制 汉代提出:德主刑辅、宽缓刑狱 唐朝:徒刑和流刑是重要刑种 徒刑: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流刑:流放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均居作一年。;国外: 13世纪,英国政府应对穷人实施的犯罪,采用野蛮刑罚 16世纪中期到后期,英国建了贫民习艺所,囚犯才从事苦力劳动。 1791年,英国议会颁布《教养法》规定,劳动是惩罚犯人的一种手段。 法国、德国及欧洲的罪犯劳动,以其艰苦性和奴役性,使囚犯感受到劳动的威慑作用。;三、教育刑主义下的罪犯劳动 16世纪零星出现,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教育刑主义下的罪犯劳动。 第一阶段:世界普遍采用教育性主义 美国:1897年《米尔-布朗纳法案》,导致囚犯生产性劳动的锐减 1929年《霍斯-库佰法案》 1935年《艾舍斯-萨姆纳斯法案》 清朝,1910年《大清监狱律草案》;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世界范围内监狱改良运动,各国普遍确立了监狱行刑教育的理论并付之实践 第二阶段:监狱行刑矫正罪犯与社会参与的时代 监狱完善监狱犯人劳动制度: 1、监狱犯人生产劳动的性质:行刑宗旨在于教育矫正罪犯,应注意行刑的人道化、合理化、教育化,可培养犯人的劳动技能、职业技术,强化罪犯自食其力的观念。;2、监狱犯人生产劳动的实施 面临困境: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