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湖泊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高考考点: 1、明确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概念。 2、掌握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记住我国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 3、理解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4、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记住我国主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 5、了解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6、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7、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一、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二、几个概念: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区:外流河的集水区域(流域)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区:内流河的集水区域 水系:由干流和支流构成的排水系统(流域内干、支流河道的长短、疏密、深浅、弯曲等外在的形状表现) 分水岭:分隔两大水系的山岭或高地   (1)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 冈底斯山-怒山   (2)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水系 流域;内流区;;外流区和内流区;内流区;黑龙江;长江;三、外流河分布概况;对比图中四条河流的流量?对比四条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四、河流的水文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3.我国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1)东北地区: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2)秦岭—淮河以北;(2)秦岭—淮河以北;(3)秦岭—淮河以南;(3)秦岭—淮河以南;;4、黄河的凌汛:;5、内流河水文特征:;6、人工河流—京杭运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补充:河流的水系特征;;五、湖泊;;;--东部平原湖区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 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 ;;36°N;鄱阳湖;纳木错;右图是我国海拔3800 米某内陆湖的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 B.风沙影响 C.降水影响 D.气温影响 2.该湖泊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A.l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B.7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C.湖水长年补给潜水   D.潜水长年补给湖水 3.某旅游公司拟在该地办一个湖滨浴场,其最佳位置是(从湖底地形考虑);在下图中,甲图的两条曲线A、B,代表了乙图中A、B两处测得的河流年径流量曲线。据此回答1一2题。 21.图中河流可能位于 ( ) A.亚马逊平原 B.英国伦敦 C.中国东部 D.意大利南部 22.关于图中河流正确的说法是 ( ) A.流向先正东再折向东北 B.流向先向西南再折向正西 C.河流A岸适宜建设河港 D.河流B岸沉积作用明显;4.读我国两区域河流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起的作用是:    、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该河分上、下游两段,航行条件较好的是  段,原因是          。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   段,原因是      。;青;巴颜喀拉山脉;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全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580亿m3。仅为珠江的1/7;黄河流域水系略图;(二)、黄河的贡献;; ;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较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据观测,黄河下游河床现在仍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1、原因: (1)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泥沙含量大; 【自然:黄土土质疏松;多暴雨 人为:破坏植被;(开垦、开矿)】 (2)黄河流入华北平原后,流速变缓,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下游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容易决口。 2、对策: (1)下游:加固黄河大堤;疏浚河道;修建分洪、泄洪工程; (2)中游: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利用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 (3)上游:荒漠化治理(植树造林);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