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目标 1999处理率26%(二级处理占11.5%) 2005年提高到45.67% ?截至2006年底,达到56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目标: 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十一五”时期,重点省会城市处理率要达到80%;一般城市要达到60%到70%;县城则要达到60%。 二、城镇污水处理出水的要求 1、一级标准的a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 2、一级标准的B标准: 排入GB3838地表水III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 生物处理的情况: BOD5/COD0.3才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未处理城市污水的BOD5/COD在0.3-0.8之间。 投资少、成本低、工艺设备较简单、运行条件平和,不产生二次污染 成为污水处理工艺的主流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 世界各国污水处理厂90%以上采用生物处理技术。美国共有废水处理厂18000多座,其中84%为二级生物处理厂,英国有废水处理厂3000多座,几乎全部是二级生物处理厂。 第二节 有机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一、 废水生物处理的原理 1、 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自净作用指天然水体受到污染后,在无人为处理条件下,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得到净化的过程。 该过程中包括稀释、沉降等物理作用,氧化、还原、分解、凝聚等化学作用,还有更重要的生物作用,即生物对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同化和异化作用。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2、 废水生物处理的作用机理 废水生物处理实际是水体的自净原理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即模拟天然水体自净作用的生物过程,在特定构筑物中人工创造适宜条件,充分发挥微生物的作用以高速度、高效率净化污水,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酶来降解转化有机物,将有机物最终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好氧活性污泥的净化作用机理 二、活性污泥的组成与特性 1、几个概念 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某些兼性或厌氧微生物以及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胶体物质等交织在一起的呈黄褐色絮状体。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实质:人工强化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和合成)。 3、活性污泥的特征 a、形态: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絮状”。 b、颜色: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度而变(如发黑为曝气不足,发黄为曝气过度)。 c、理化性质:ρ=1.002~1.006,含水率99%,直径大小0.02~0.2mm,表面积20~100cm2/ml,pH值约6.7。其固相组分主要为有机物,约占75~85%。 d、生物特性: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理解:自我繁殖、生物吸附与生物氧化)。 4、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类型 (1)细菌:主导作用,108-109个/ml 常见菌群:它们多数是 G-菌,如动胶菌属、从毛单胞菌属(优势) ;产碱杆菌属、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较多);黄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无色杆菌属、棒状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球衣菌属、诺卡氏菌属、短杆菌属等 动胶菌属(Zoogloea)和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数量占70% ①菌胶团细菌 菌胶团:狭义指动胶菌属(Zoogloea)形成的细菌团块,广义指所有具有荚膜或粘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形成的菌胶团块(水处理领域所指) 。 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表现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丝状膨胀的活性污泥除外),是活性污泥的基本组分。 初生的菌胶团形状有球形、分枝、 蘑菇、椭圆、指形、片状等。 菌胶团细菌是活性污泥的主体,它的作用: 具有很强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菌胶团的形成可使细菌避免被微型动物所吞噬,并且与污泥的沉降性能和二沉池能否有效泥水分离密切相关; 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附着场所。 ②丝状细菌 球衣细菌、贝氏硫菌、发硫菌、铁细菌等 它的作用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分,交叉穿织于菌胶团内,成为活性污泥的骨架,或附着生长于絮状体表面,具有强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另一方面:当丝状菌的数量超过菌胶团细菌时,可使絮状体沉降性能下降,严重时可引发污泥膨胀(bulking)现象。 污泥膨胀: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