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__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规律 本章主要介绍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一系列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六个阶段:赛前状态这、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稳定工作状态、疲劳和恢复。在深入分析并阐述各阶段生理反应特点、机理和影响如何调整和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健身锻炼提供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持。 第一节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一、赛前状态(special physical state before competition) 概念: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表现: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强、体温升高及内脏器官活动增强。 赛前反应的大小: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心理状态有关。 比赛规模越大,离比赛时间越近,赛前反应越明显。 运动员情绪紧张、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也会使赛前反应增强。 (二)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调整 1.准备状态型 2.起赛热症型 3.起赛冷淡型 1.准备状态型 特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适度提高,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惰性得到一定的克服 有利于发挥机体工作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常见:优秀运动员 3.起赛冷淡型 特点:赛前兴奋性过低,引起超限抑制,表现为对比赛淡漠、浑身无力,不能在比赛时充分发挥机体工作能力。 通常是第二种类型的继发反应 二、准备活动 二、准备活动 (1)调整赛前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 肺通气量及心输出量↑ 心肌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 工作肌能获得更多的氧。从而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 二、准备活动 (3)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作用: a.可降低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加肌肉力量; b.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可释放更多的氧,增加肌肉的氧供应; c. 增加体内酶的活性,物质代谢水平提高,保证在运动中有较充足的能量供应; d.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 e. 肌肉的伸展性、柔韧性和弹性增加,从而预防运动损伤。 (二)做准备活动的生理负荷 强度:45%VO2max强度、心率达100~120次/分 时间:10~30分钟 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在一般性教学课中2~3分钟。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一、进入工作状态 概念: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进入工作状态。 (二)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影响因素:工作性质、个人特点、训练水平、工作强度及当时机体的机能状态。 肌肉活动越复杂→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越长; 训练程度低→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长; 训练水平提高→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短; 工作强度越高→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就越短。 此外,年龄和外界因素也能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儿童少年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比成人短。场地条件好、气候温暖适宜以及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均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三)生理“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1.生理“极点”及产生机理 概念: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 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原因: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①运动开始时供氧不足;②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值朝酸性方向偏移。→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 2.“第二次呼吸”及产生的机理 概念:“极点”出现后,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原因: ①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 ②运动速度暂时下降,使运动时每分需氧量下降,以减少乳酸的产生,机体的内环境得到改善,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3.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 影响因素: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训练水平,准备活动、赛前状态及呼吸方式等。 中长跑项目反应较明显;运动强度越大,训练水平越低,“极点” 出现得越早,反应也越强烈,“第二次呼吸”出现得也愈迟。 减轻“极点”反应的主要措施: ①继续坚持运动; ②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③调整呼吸节奏,尤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二、稳定工作状态 概念:在运动过程中,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状态。 分类:真稳定工作状态、假稳定工作状态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