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乎、于、之”练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虚词“乎、于、之”练习

文言虚词“乎、于、之”强化训练 一、请把下面“乎”字的用法正确归类,序号填在横线上: 1.儿寒乎?欲食乎?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知不可乎骤得 9.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1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2.悠悠乎与灏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13.游于是乎始 1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5.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1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17.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8.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19.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0.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1.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A.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或“呢” 1、 3、 6、 15、 16、 17 4、 9、 18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21、 22 5、 7、 12、 14、 20 2、 10、 11、 19 8、 13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②而耻学于师【向】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 ④不拘于时【被】 ⑤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⑥游于是乎始【从】 ⑦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在】 ⑧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在】 A. ①⑦⑧ B. ①⑤⑥ C. ①④⑦ D. ③⑦⑧ 2、下列各句中的“于”全用作介词“比”的一项是( B )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动作对象】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⑤赵尝五战于秦【与】 ⑥其势弱于秦【比】 ⑦良曰:长于臣【比】 ⑧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⑨因击沛公于坐【在】 ⑩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A. ②③⑥⑦⑧ B. ②⑥⑦⑧⑩ C. ③⑥⑦⑧⑩ D. ②③⑥⑧⑩ 3、请选出“于”全作介词“被”的一项是( D ) ①将请罪于君,君不许【向】 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 ③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向】 ④不能容于远近【被】⑤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在】⑥而君幸于赵王【被】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⑧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⑨使不辱于诸侯【被】 ⑽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A. ①②④⑥⑨⑩ B. ②④⑥⑧⑨⑩ C. ①③④⑥⑧⑩ D. ②④⑥⑦⑨⑩ 4、选出“于”的用法与例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不同的一项( A ) A.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在】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对】 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对】 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对】 5、选出“于”的用法与例句“因击沛公于坐”相同的一项( B ) A.其制稍异于前【和,与】 B.樊哙覆其盾于地【在】 C.圣人不凝滞于物【被】 D.则移其民于河东【到】 6、下列有关“于”的用法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在】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到】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引出动作对象,对】 ④而五人生于编伍之中【在】 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引出动作对象,对】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引出动作对象】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在】 ⑨又杂植桂兰竹木于庭【在】 A. ①④⑦⑧⑨/②③/⑤⑥ B. ①④⑦⑧/②⑨/③⑤⑥ C. ①④⑦⑧⑨/②/③⑤⑥ D. ①④⑦⑧/②③/⑤⑥⑨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在】 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 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对,对于】 ⑤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⑥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⑦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在】 A. ①⑤相同,⑥⑦不同 B. ②⑥相同,④⑦相同 C. ①⑤相同,②④不同 D. ②⑥相同,⑤⑦相同 三、归纳“之”的用法 (一)给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进行归类。 1.望西山,始指异之(代西山) 2.木遭之而叶脱(代秋声) 3.乃其一气之余烈(助词,的)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取独)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取消独立性) 6.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取消独立性) 7.臣闻求木之长者(取独) 8.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取独)《黄花岗……》 9..盖夫秋之为状也(取独) 10.不知老之将至(取独) 1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取独) 12.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13.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定语后置的标志) 14.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的标志) 15.仰观宇宙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1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提宾标志) 17.佯狂不知所之也(动词,去

文档评论(0)

abf4675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