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VIP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关中灌区是我省小麦、玉米两茬种植的优势区,也是我省粮食的主产区,充分发挥关中地区生态、经济优势,提高关中灌区小麦、玉米整体产量水平,对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和粮农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省农技推广中心决定从2008年秋播起实施“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 小麦和玉米是我省两大粮食作物,关中灌区又是小麦、玉米种植的主产区和优势区,2007年关中灌区小麦、玉米播种面积2412万亩,总产650万吨,分别占到全省粮食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51.88%、61.96%。抓好小麦、玉米生产,是抓好关中灌区粮食生产的“重头戏”。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是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把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单元来考虑,依据作物与气候的时空统一性及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安排,达到小麦玉米两料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该项目的实施,旨在发挥关中地区生态、经济优势,通过政府倡导、宣传引导、技术指导,促进项目区粮食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进而带动关中灌区,乃至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对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的目标,依靠科技,突出重点区域、示范带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关中灌区经济、自然优势,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我省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能。 2.工作思路:结合小麦良种统繁统供和玉米良种补贴工作,依托我省农技体系网络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优势,集思广益,形成适合关中灌区特点的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标准,通过技术培训、品种配置和田间指导等技术服务,建立高标准示范样板,以此来带动我省关中地区小麦、玉米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的提高。 三、一体化关键生产措施 1.品种搭配一体化,主攻玉米高产。小麦品种选用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玉米品种选择增产潜力大的耐密型品种,稳定提升小麦单产,主攻玉米高产,保证小麦、玉米两料整体增产。 2.播期、收获期一体化,在“一早两晚”上下功夫。玉米突出抓好早播晚收,小麦推广适时晚播。关中东部至中部小麦高产的适宜播期在10月10日~20日;关中西部适宜播期在10月5日~15日。玉米播期提倡硬茬抢时早播,最晚不得迟于6月15日;玉米收获期以不误小麦适时播种为宜。 3.个体、群体一体化,建立高效高产群体结构。大力推广小麦条播技术,改变撒播的不良习惯,并适当降低播量,确保苗齐、苗全、苗壮,提高播种质量。小麦高产的群体动态指标:基本苗12~15万/亩,冬前总茎80~100万/亩,春季最高总茎不超过120万/亩,成穗数38~45万/亩。 玉米推广紧凑型玉米品种,密度要求中东部地区达到4500~5000株/亩,西部达到4000~4500株/亩。 4.肥料投入一体化,培肥地力是基础。小麦、玉米的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及产量指标而定,根据测定的土壤基础肥力确定施肥量,并把玉米需要补充的磷钾肥在小麦播种整地时一次施入,隔年利用。玉米田实施秸秆留茬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小麦田推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5.水资源调配一体化,提高水分利用率。小麦生产上要确保冬灌和拔节水;玉米区大力推广“四水”高产法,即保证出苗水、巧灌拔节水、饱灌抽雄水、灌好升浆水。 6.病虫防控一体化,“两虫五病”是关键。小麦的“两病一虫”(白粉病、锈病和蚜虫)和玉米的“三病一虫”(大斑病、小斑病、病毒病和玉米螟)常常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可通过建立代表性的监测点,动态把握其发生的区域与发生量大小,应用农业标准化理念与方法进行综合防控,从而降低成本,保障小麦玉米产品达到健康无污染的水平。 7.耕作方式一体化,推广“一免一浅两还田三年一深翻”的耕作制度。玉米推广免耕硬茬直播,小麦播前旋耕、整地、施肥、条播、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每三年深翻一次,打破犁底层。通过农艺措施、农机工艺的结合,研究示范简化轻型高产栽培技术,加强轻简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和机械化。 四、示范工程的主要内容 1.实施区域。主要在关中灌区宝鸡市的扶风、岐山、凤翔、陈仓、眉县,咸阳市的三原、兴平、武功、泾阳,西安市的临潼、高陵、长安,渭南市的临渭、蒲城、富平等15个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县(区)实施。 2.目标任务。每县(区)建设2个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示范面积达到10万亩,项目区示范带动总面积达到150万亩(详见任务分解表),小麦、玉米一年两料作物平均亩产达到1000㎏。 3.组织方式。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为项目实施主体。省农技中心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分

文档评论(0)

eorihgvj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