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ppt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西藏拉萨大学培养的硕士生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2002年9月8日) 李岚清作关于“科教兴国”战 略的报告(1998年6月) 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安徽省金寨希望小学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希望小学。1991年10月,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仕仁村小学成为我国第一批、广西第一所希望小学。次年6月,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而该校则成为这笔捐款的接受点,25名失学儿童得到了小平同志的捐助,得以重返校园。如今,这25名受益儿童已有4人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另有11人正在读大学。 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05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点燃西部教育的星星之火 点燃西部教育的星星之火 希望工程实施后,适龄儿童能上学读书 民办教育 新闻:明年全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当前的高考考场 步入考场 望子成龙的父母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气出现; 2、读书能改变命运 ——自己的、国家的。 考生家长们为什么这么重视高考呢? 阅读《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2170所 328所 434所 1289所 229所 学校 1997 1971 1965 1960 1957 年份 ④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 回答: 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 ②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 ③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 “教育大跃进”造成。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必须重视教育和按教育规律办事。 1966年 1976年 1949年 趋势 年份 奠基 挫折 蓬勃发展 课堂小结 (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②“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创办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④完善教育立法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教育革命 C.三个面向 D.信息高速公路 ( D ) (A) ( B ) * * * *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 数据,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 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6%(科学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1.拉开序幕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49年) (1)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2)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 2.制定教育方针 ①毛泽东提出三育(德智体) ②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3.成就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定基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制定教育方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 成就 (1)大力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 (2)建立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 (3)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意义: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和德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