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东历史.doc
丹东历史悠久,1982年在东沟县 现丹东东港市 发现的“前阳人”洞穴遗址证明,早在1.8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了。东沟县的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五六千年前,丹东地区就出现了农业、捕鱼业和较高水平的手工业。?据史料记载,丹东在唐尧时,归属看州领域,虞舜时属营州管辖,战国时是燕国的东部边疆要塞。秦朝时,丹东属辽东郡,一直延续到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时期,丹东是前燕,前秦、后燕的势力范围,除东部地区曾被高句丽割剧外,仍属辽东郡管治,东晋安帝义熙五年 公元409年 ,丹东地区全部被高句丽割剧。唐总章元年 公元608年 ,收复辽东,设置安东都护府,丹东地区属安东都护府,唐开元八年 公元720年 ,靺鞨 mohe 族所建立的渤海国,曾以今丹东市区一半为鸭绿府。辽代,丹东为熟女真辖地。在今丹东所辖的东港、凤城 境内分别置寅州和开州,并在今丹东市郊的九连城设来远城。金代,丹东属婆速府路。?元朝,丹东属婆速府,后改巡检司,西部兼有盖州建安县地域。明朝,丹东地区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明成化十六年 公元1480年 建汤站堡,次年建锘城。明万历四十六年,在有名的“尔浒”之战之后,后金乘胜攻取辽宁各地,从此丹东属后金势力范围。后金为加强边境统治,将沿江居民全部内迁,以今东港市十字街以西为禁区。?清同治十三年 公元1874年 清政府宣布“东边地带全部开禁”。清光绪二年 公元1876年 ,清政府设凤凰厅和安东县,次年设宽甸县,并以凤凰厅为首府统辖全境。1876年安东设县治以后,随着鸭绿江水运的开发,最先在今市区的沙河镇一带形成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安奉 丹沈 铁路建成后,由于开埠通商,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形成带状格局。?1937年,伪满洲国始设安东市。当时,安东市与安东县 今东港市 并存,同属安东省管辖,为东北沦陷时期日伪统治辽东的中心。抗日战争胜利后,丹东先后经历了两次解放 。1945年9月丹东首次解放,成立安东市民主政府,隶属安东省,丹东是省民主政府所在地。1946年10月后,安东省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1947年6月丹东市第二次解放 ,安东省和安东市民主政府迁回丹东。1949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对东北各省重新划分,撤销安东省建制,其所辖地区与原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省会为安东市。?1954年,辽西、辽东两省合并成立辽宁省,安东为省辖市。1959年,安东、凤城、岫岩、宽甸四县为安东市所辖, 1966年增辖庄河、桓仁两县,1969年划出。1965年安东市改称丹东市,取“红色东方之城 ”之意。成为辽宁省的省辖市。1985年,国务院批准丹东市为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丹东被国家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丹东口岸被列为国家一级口岸。
分享到:
“丹东鼓乐”和“丹东朝鲜族花甲礼”日前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填补了我市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白。 “丹东鼓乐”和“丹东朝鲜族花甲礼”是丹东地区少数民族开展活动和交流的一种独有的民俗方式,有数百年的历史。此外,“丹东单 “丹东鼓乐”和“丹东朝鲜族花甲礼”日前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填补了我市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白。 “丹东鼓乐”和“丹东朝鲜族花甲礼”是丹东地区少数民族开展活动和交流的一种独有的民俗方式,有数百年的历史。此外,“丹东单鼓”、“宽甸八河川皮影戏”、“丹东上打家什高跷”和“凤城满族荷包”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丹东单鼓是极具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典型文化形态。说唱结合,是单鼓艺术的基本表现方式;载歌载舞,是单鼓艺术的突出特点。单鼓中保留了极其珍贵的满族文化基因。同时,单鼓承载了大量丰富的丹东地域满、汉民族世代传承的艺术、民俗、文学、信仰等文化因素,因而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单鼓与东北民歌、大鼓、二人转等艺术形式互相影响,保护单鼓艺术,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为适应文艺创作的需要,丹东市一些音乐舞蹈工作者深入民间搜集、整理单鼓艺术,并应用在创作实践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国大规模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集成工作中,丹东市开始对单鼓艺术进行了集中的搜集、整理,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了全省单鼓艺术研究、创作基地。单鼓音乐研究成果显著,产生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专家和著述。刘桂腾研究馆员《单鼓音乐研究》的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舞蹈工作者从民间单鼓中获取素材而形成的单鼓舞,已经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民族文化品牌。单鼓,俗称“烧香”,是广泛流传于宽甸、凤城、东港等地的民间风俗活动。单鼓有“民香”与“旗香”之分。汉族的称为“民香”,满族汉军旗人的称为“旗香”。丹东单鼓的历史可追溯到女真人时期的萨满跳神活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单鼓的活动时间多为农闲时节,香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