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推荐书目.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推荐书目.docx

推荐书目曹春春,1998,《礼貌准则与语用失误——英汉语用失误现象比较研究》,《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2)。陈莉萍,2001,《文化迁移与英语教学》,《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陈融,1986,《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4)。戴炜栋,张红玲,2000,《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外语界》,(2)。窦卫霖,2005,《跨文化商务交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甘文平,2001,《中国大学师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兼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修改版》,《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3)。戈玲玲,2002,《教学语用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顾曰国,1992,《礼貌、语用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4)。何兆熊,俞东明等,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何自然,1997,《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何自然,阎庄,1986,《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3)。何自然,陈新仁,2004,《当代语用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贺学耘,2006,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3)。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2(3)。李元胜《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2)。廉洁《从西方人的“消极面子”看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差异》,《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刘绍忠钟国仕《Thomas语用失误“二分法”质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0)。吕公礼《从语境的终极参照性看含义理论的演化与重构》,《外国语》,1996(4)。马冬《中外文化交流及语用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潘庆强《英语语用失误浅析》,《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4)。彭萍萍《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语用失误及规避》,《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钱冠连《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邱文生《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及色彩上的差异》,《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4)。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王霞《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王小宁《跨文化交际中社交失误探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王燕《语用原则与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2(2)。杨真洪《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张新红《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外语教学》,2000(7)。赵小沛《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Austin,J.L.HowtoDoThingswithWords?Oxford:TheClarendonPress,1962.Birdwhistell,R.L.KinesicsandContext,Philadelphia.UniversityofPennsylvaiaPress,1970.Brown,PLevinson,S.“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politenessphonomena.”inGoody,E.(ed.),QuestionsandPoliteness:StrategiesinSocialInterac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8:56-289.Halliday,M.A.K,RuqaiyaHassan.Language,ContextandText:AspectsofLanguageinaSocialSemioticPerspective.London:EdwardArnoldLtd.,1985.Hymes,D.“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InPride,J.B.andHolmes,J.(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1972.Kasper,G.“PragmaticTransfer.”SecondLanguageResearch,19928(3).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