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为传播介体昆虫的一种病毒病,我省曾于1963年-1967年之间流行过,当时全省80%的县发病,受害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双季晚稻,促使以东阳县为中心的浙中玉米种植区迅速改制。1967年以后发病迅速减轻,到70年代难以找到病株标本。但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本病又开始回升,于1991年先在温州市郊的杂交晚稻上突然暴发成灾,接着在台州、金华、丽水、衢州和杭州等杂交稻种植区发生,局部流行成灾,1991-2002年浙江省发病面积达177万亩。2004年全省黑条矮缩病发病面积达80万亩。预计今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省的台州和温州、衢州部分杂交稻上将重发,如做好防治损失极大。 ????一、寄主植物 ????黑条矮缩病的寄主有杂交水稻、常规水稻、大麦、小麦、玉米、小米、高粱、看麦娘、早熟禾、罔草、稗草、马塘等。上述寄主中,稻、麦、看麦娘、罔草、稗草和马塘等是病毒和灰飞虱的共同合适寄主,在田间,其上的病毒均可通过灰飞虱相互辗转传播,互为毒源寄主和被感染寄主。玉米是上述寄主中对该病最为敏感的作物,在田间极易招引灰飞虱成虫在其上取食,但在田间自然情况下,病玉米作为其下一季禾谷类作物的侵染源可以忽略不计。 水稻最易感黑条矮缩病的生育期是在分蘖期以前的苗期,其中最易感病期杂交水稻(汕优10号)在1-5叶期,常规稻(绍糯119)在1-6叶期。而据用已知带毒灰飞虱接种试验,每头灰飞虱带毒虫在2叶1心期可传播6株稻苗,在3-4个分蘖苗上只能传播2.1株稻苗。水稻发病潜育期杂交稻为17-45天,一般为21-28天;常规稻为14-42天,一般14-25天。 ????二、介体昆虫 ????浙江省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介体昆虫主要是灰飞虱,灰飞虱在我省一年可发生6代,以第6代若虫在大小麦、看麦娘和罔草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繁殖第?1代虫;5月中旬随着麦子和寄主杂草的衰老,第1代成虫迁到早稻、单季晚稻?和夏季杂草寄主(稗草和马塘等)繁殖第2、3代虫,其虫量达全年最高峰;灰飞虱在晚稻上继续繁殖第4、5和6代;10月中下旬后灰飞虱第6代若虫又迁入麦和冬季寄主杂草上越冬。灰飞虱成虫有雌雄和长短翅型之分、若虫有5个龄期。?灰飞虱在病毒寄主上以吸汁获毒,获毒效率以2-3龄期力最高,获毒时间最短为?1个小时,多数为24小时以上;灰飞虱一经获毒能终生间歇传毒,非经卵传染,传毒时间最短为2小时,多数在48小时以上;灰飞虱从无毒虫获毒到能传毒必?须经过一段循回期,一般为14-27天,循回期长短与灰飞虱生存温度高低有关。 ????三、病害侵染循环 ????近10年来我省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均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其耕作制度主要为“麦--单、双季稻,其次为“果蔬--单季稻”。前者病害的侵染循环为:?晚稻收割后,在其上繁殖的灰飞虱第6代若虫及部分第5代成虫迁入麦苗及其周?围的看麦娘和罔草等杂草寄主上越冬,同时将晚稻上的病毒传给麦苗和杂草寄主;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随着麦子和寄主杂草的老熟,第1代灰飞虱成虫迁向早稻和单季晚稻秧田,同时将麦子和杂草寄主上的病毒传给水稻,成为水稻发病的初次侵染源;灰飞虱在早稻和单季晚稻上繁殖第2、3代,其虫量在7月中下旬达全年高峰,随着早稻的成熟和收割,以及杂草寄主的衰老,第2、3代虫迁向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同时将早稻和寄主杂草上的病毒传给晚稻,在单季晚稻田繁殖的第入3代虫在对处于分蘖期的单晚起再次侵染作用;10月中下旬后,随着晚稻的成熟和收割,在晚稻上繁殖的第6代若虫又迁入麦子和冬季杂草寄主上越冬,同时将晚稻上的病毒又传给麦子和冬季杂草寄主,以此完成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年侵染循环。在“果蔬一单季稻”种植区,水稻收获后从晚稻获毒的第6代若虫和第5代成虫就近迁入稻田附近的果园和蔬菜棚架地周边的杂草寄主上取食和传毒,致使杂草寄主发病;翌年5月在越冬杂草寄主上繁殖和?获毒的第1代灰飞虱带毒虫就集中迁入附近的单季稻秧田取食和传病,成为单季稻发病的主要侵染源;6-7月灰飞虱在单季稻大田繁殖第2、3代虫,留在田内?对处于分蘖期的稻苗起再侵染作用;8月中-10月在单季稻大田内繁殖的第4、5?和6代虫对处于拔节后的单季稻的再侵染作用很小;10月中下旬单季晚稻收割后,在其上繁殖的第6代若虫和第5代成虫又迁入附近的果园和蔬菜大棚地的杂草寄主上越冬,同时又将晚稻上的病毒传给越冬寄主,以此完成年侵染循环;在“休闲田--单季晚稻”种植区的病害侵染循环类同“果蔬--单季稻”区,但由于纯单季稻区冬春田间及附近道路、沟渠、河塘和山坎边的杂草寄主长的较差,不利于本病和灰飞虱越冬以及作为单季稻发病的初侵染源,因此“休闲田--单季稻”区一般不利于本病侵染循环,然而若在肥水条件好的冬闲田、沟渠和果林地,冬季杂草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五章热模锻压力机.ppt VIP
- 拼搏初三,决胜中考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20190821合法合规催收承诺书.docx VIP
-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pptx VIP
- (正式版)D-L∕ 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ocx VIP
- 《显示技术原理》课件:液晶基础知识详解.ppt VIP
- 汉字练习字帖(可编辑打印).docx VIP
- 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pptx VIP
- 2025湖北潜江市面向退役军人专项招聘教师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第三次公开招聘10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