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典型创业日志(一)
非典型创业日志(一)
非典型创业日志(一)
【编者的话】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把自己变成一个商业创业者的过程是怎样的?一个写作者又如何看待自己创业的过程?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推出系列《非典型创业日志》,为读者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新历程,他内心的矛盾、分裂与兴奋。
星期二(10月28日)
我把两本书夹在了车后座。不到两个月,这辆凤凰自行车已被骑得破损,右脚蹬子只剩下一个轴。
夜晚时关上店门,独自骑车回家却是最惬意的时光。我觉得自己常陷入无意义的忙碌、亢奋,在那个满墙爬山虎的、由昔日的图书馆改造的办公楼里,我很少获得宁静与真正的智力刺激,哪怕是暂时的。但我又舍不得离开,那种亲密的喧嚣有股特别的魅力,它令你回避自我。
这两本书也代表了我内心的分裂。一本是托尼?朱特的《责任的重负》,它是我迷恋的、也习惯的主题,知识分子该如何在历史中坚持自身的智识的、道德的责任,他既不该被现实的政治权力、也不该被群体的意识形态所左右,他应该坚定地遵循个人的、诚实的声音。不管是这本书的作者,还是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布鲁姆、加缪、阿隆,都是我心中最理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亢奋中的冷静,是颓败中的激情,既是永远的局外人也是持续的介入者。
记得是2008年春天,我第一次读到托尼?朱特。在维也纳的莎士比亚书店(卖书的老婆婆说,他们与巴黎那家没什么关系)里,纯粹出于偶然,我买了他的那本重思20世纪的文集。接下来几年中,他成了我知识上的偶像。他的论述与关怀似乎将我心中朦胧兴起、却仍暧昧不明的东西指明出来。我喜欢他在公共事物与个人情绪之间的微妙平衡,对更大的历史叙述与意义的追寻,同样重要的是,他在这叙述中的不屈不挠的道德声音。这道德当然不同于我在成长中不断遇到的那个被扭曲的、抽空的“道德”,而是基于个人良知的行为准则。但或许最吸引我的,是他对他者的同情之理解,在这理解背后,是对所有既有常规、陈辞滥调的厌恶。在他恢宏、魅力四射的《战后欧洲史》中,他把整个东欧带入了叙事,而之前,历史学家们对于1968年的巴黎学生大书特书,却忘记了布拉格才是真正意义的反抗。
另一本是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一网打尽》,关于亚马逊公司的商业传记。不过二十年,这家公司发展成一个无法形容的庞然大物,入侵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有时候,在办公室闲荡、看着那些年轻的同事时,我也不禁心生好奇,我们将上演怎样一个变形记。
单向空间不再是一家书店,它要变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定义者。但到底该怎样定义,又该怎样具体实现这抽象的概念?白天,我翻过这本书,唯一记得的片段是,贝索斯对他的员工很糟糕,为了节约成本,禁止他的仓库管理员开空调。
托尼?朱特既代表着安全,也代表着焦虑,他的腔调与立场让我进入熟悉的空间,但似乎也在提醒——我是不是在逃避这“责任的重负”。对于一个知识分子,这可是一个严酷的考验时刻,对我这一代人来说,恐惧从未这样鲜明过,而荒诞也从未如此赤裸裸过。以至于,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驳斥了。一场大规模的内心流亡似乎已不可避免。但问题是,你有足够的内心空间让自己逃避吗?你常常发现,你的内心要么空洞不堪、要么不过就一堆杂乱的垃圾。
那么亚马逊呢?对我来说,它意味着逃避,还是一种崭新的探索。道德上的失败,也常是经济活动的顺滑剂,
1992年上演过一次。不过,聊作慰籍的是,巴尔扎克可是把很多时间投入开办印刷厂中的,在当时,印刷业正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每次创业失败,巴尔扎克就回到书桌前
,老老实实写作,用稿费还债。
更有可能,我既没有严肃的道德立场、也缺乏足够的创作才能,很容易就因时代际遇的转变,投入新的兴趣中……
这两本书躺在书桌上,我一页也没翻,它们似乎都代表了让我厌倦、难以理解的世界。明天,我还会带着它们去上班。
星期三(10月29日)
“强盗资本家(Robber Barons)”。我记得是马修?约瑟芬森发明了这个词。大约是1934年时,他以此为名写了一本书,总结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美国“镀金时代”。
在整整半个世纪里,美国人卷入疯狂的金钱游戏,而一批巨富因此崛起。在石油业,出现是洛克菲勒,在金融业,他是J
P?摩根,在钢铁业则是安德鲁?卡耐基,更不用说斯坦福、古尔德这一群人。他们用一代人功夫,积累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他们是美国人崇拜、也是诅咒的对象。
1934年似乎是一个恰当的总结时刻。华尔街已经崩溃、美国陷入大萧条、这疯狂的金钱游戏被迫中止。一种新精神正在兴起,雄心勃勃的青年人涌入华盛顿,他们被“新政”的政治与社会理想吸引。而在约瑟芬森的眼中,这些亿万富翁可不是他们自己标榜的那样全凭个人意志与能力的超人,而是残酷的掠夺者,非道德的、不成比例地占据了社会财富。但这个词“强盗资本家”很快失去了它的道德谴责维度,他们被称作美国第一代亿万富翁,是美国实力兴起的象征,他们还把自己的财富转变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