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法律常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每天学点法律常识

每天学点法律常识 www.H 好书读小说网提供下载 免费的阅读 VIP般的服务!!! 《每天学点法律常识》 正文 前言 有的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却因为经济问题遭受法律的严惩;有的人,事业辉煌、前途无量,却突然遭遇骗局,使之埋头奋斗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有的人,法律意识淡薄,无意中触犯了法律,使自己本应大有所为的人生,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有的人,遭遇商家霸王条款,却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 法律问题与寻常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WWW。hAOshudU。COm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法律就像火车前进的铁轨、空中缆车的索道、跨越大江大河的桥梁、漂洋过海的航船。不懂法律,就无法跨越这些阻挡着我们前进的障碍。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与法律有关的问题,为了保护寻常百姓的正当权益不受非法侵害;为了芸芸众生在人生道路上不再付出惨痛的代价;为了帮助你、我、他都能树立法律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我们编写了此书。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可纵观市场上的法律读物,不难发现,这些读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生硬的法律条文,让人读起来昏昏欲睡,就算是熟知了法律条文,也很难结合实际应用。还有一些确实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大部分都是分门别类地编辑成书,例如,职场法律常识、医疗法律常识、消费法律常识等等。读者朋友们在选择的时候,很难买到一本比较全面、接近生活的法律读本。出于让读者朋友们能够花最少的钱,学习最全面的法律知识,了解最权威的法律概念,掌握最贴近生活的法律热点,我们将涉及各个方面的法律常识汇集成书,希望能对您的法律需求有所帮助。 本书以法律概念为出发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如:“消费者可以说不——自主选择权”,以法律概念“自主选择权”为出发点,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自主选择权被侵犯的例子进行分析。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既可以了解生活中哪些属于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行为,同时又能对法律概念“自主选择权”一目了然,这是本书与其他同类法律读物最大的区别。 生活在这个法制社会,我们已经注定不能对生活中的各种热点现象视而不见: 醉驾致死,缘何由死刑改判无期? 人肉搜索,怎样才能掌握好法律尺度? 刺死官员,是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人? 网络下载,谁来保护互联网中的知识产权? 一房二卖,如何防止开发商合同诈骗? 山寨电器,是馅饼还是陷阱? …… 要想正确理解这些现象,就必须借助法律的一臂之力。不过,面对那些生涩的学理阐述和深奥的法律理论,我们又往往困惑不已。在这种情况下,《每天学点法律常识》将努力帮助读者解决这一难题。 本书针对当前许多人对法律的需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人们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列举了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读者在权益得到维护的同时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让自己的生活更轻松、更自如。本书是一把打开充满神秘的法律之门的钥匙,同时它还是一把利剑,在你蒙受冤屈的时候,为你排忧解难。 法律是保护我们每一位公民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在当今社会我们都应该树立起维权意识来维护我们应有的权益。编写本书的宗旨也正是让法律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每位公民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和功能,切实体会到法律给予的关怀和保护,使法治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现实需要! 正文 醉驾致死,缘何由死刑改判… 有罪必有刑,罪刑相适宜 2008年12月14日,四川男子孙伟铭在中午大量饮酒后,仍驾车在四川成都市区内穿行往来。WwW.haOsHU在一路口从后面冲撞与其同向行驶的一辆轿车尾部后,驾车逃逸。逃逸过程中,孙伟铭严重超速并越过道路中心黄色双实线,先后撞上反向正常行驶的4辆轿车。此次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公私财产损失共计5万余元。 一审法院判决孙伟铭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且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判处其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诉后,终审法院没有改变罪名,但认为孙伟铭有真诚悔过表现,终审判决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孙伟铭当庭痛哭。但法律不相信眼泪,任何人只要犯罪,就必须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 也许有的读者朋友们会问,明明是交通肇事,为什么不定交通肇事罪,而是判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为什么一审判死刑,二审却改成了无期? 原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动机和主观心理状态的不同,前者为故意犯罪,行为人对危害后果持积极追求或放任的心态;后者为过失犯罪,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后果,因疏忽大

文档评论(0)

abf4675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