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古代南亚次大陆古文明 第一节南亚次大陆古文明 一、古代南亚次大陆 的自然环境与居民 1、自然环境 喜马拉雅山南侧。东、 西、南三面环海,北面高山 纵横,只有西北部的开博尔 山口博朗山口几处通道与外 界相连;类似于东亚而区别 于中东。 北部称印度斯坦,介于 喜马拉雅山与温德亚山脉之 间,大河包括印度河、朱木 拿河、恒河,地势低平。 南部德干高原,气候干燥。 南部与北部的差异及历史进 程具有非同步性。 环境整体上具有孤立性。 2、古文明的发现 3、原始居民 古代印度居民的成份是非常复杂的,但一般说主要有达 罗毗荼人和雅利安人。 二、古代印度的历史特点 1、小国分立,自始至终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国家。 2、社会经济结构以农村为主。 3、各种宗教盛行,祭司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4、种姓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印度社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 活。 三、古印度史的分期与史料 (1)哈拉巴文化时期(2500-1750BC)印度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2)早期吠陀时代、王政时代(1500-900BC)。雅利安人侵入印 度后,原始公社制解体时期。 (3)后期吠陀时代(9900-600BC)雅利安人的国家形成,种姓制 度出现。 (4)列国时代(BC6-4世纪)摩揭陀国家兴起,早期佛教产生。 (5)帝国时代(BC4-A.D4世纪)从孔雀帝国到贵霜帝国,是奴隶 制帝国和奴隶制度解体时期。 史料 印度是一个没有史学传统的国家,研究印度史只能依靠考古资料、 宗教典籍和外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的记载。 对古代印度历史的研究始于近代。进入20世纪以后,不仅英国,而 且西方各国都对古代印度的历史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 就。 四、印度河流域古文明 1、文明持续的时间 传统:BC2500——1500 《大英百科全书》(1974年版第 九卷339页):BC2300——1750 2、文明概况 3、哈拉巴文化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和阶级关系 典型的青铜文化;灌溉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阶级已经产 生,国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哈拉巴文化的文字图章(石印章)铭文,尚未解读成功。 4、文明的创造者 土著达罗毗荼人? 外来者苏美尔人? 外来者伊朗游牧民? 第二节 雅利安人入侵与“吠陀时代” 一、文献 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梨俱吠陀”(诗篇)、 “沙摩吠陀”(圣 歌)、 “耶柔吠陀”(经文)、 “阿闼婆吠陀”(咒语) 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 二、雅利安人入侵与 “早期吠陀时代”(前 1400-900年) 文献: “梨俱吠陀” ① 印度河流域。游牧→农业。铁器时代。 雅利安人分为9个部落,部落称“贾 纳”;部落之下是村社,称“哥罗摩”。军 事民主制,部落首领称罗阇。 ②氏族制度的解体、奴隶制的发生与 种姓制度的萌芽 三、后期“吠陀时代”(前900—600)与国家的产生 文献:“沙摩吠陀” “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① 印度河→恒河流域。国家雏形。 ②种姓制度的形成 a、起源 一是雅利安人的征服;二是雅利安人氏族内部分化和社会分工。 b、基本内容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及其权利与义务职业世袭不变。实 行内婚制。宗教生活界线分明,宗教权利不平等。法律地位不平等。 c、种姓制度的实质 等级关系掩盖下的阶级关系,并借助宗教的形式予以神化。 d、种姓与阶级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种姓划分以阶级划分为基础。 2、种姓和阶级都是一定历史阶 级的产物。 区别: 1、种姓取决于出生,阶级取决 于经济地位。 2、种姓按世袭职业划分,阶级 按取得收入方式划分。 3、婚姻社交方面,种姓比阶级 受着更严格的限制。 4、种姓是一个地区的现象,阶 级则具普遍意义。 人的贵贱尊卑之分是传统社会的普遍现象;如中国古代的士、农、工、商。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在于借助宗教的形式予以神化。 四、列国时代(前6—4世纪亦称早期佛教时代) 1、列国时代的南亚次大陆 中心东移恒河流域,可能与波 斯帝国入侵印度河流域而形成的 压力有关。 诸国并立,佛经之所谓16 国,类似于春秋战国时代。 ①形势分布 ②政治制度 ③重心东移 ④霸主易位 2、“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①耆那教 ②顺世论派 ③早期佛教 3、南亚次大陆的宗教 ①婆罗门教 雅利安人最初信仰多神 教,但无偶像和庙宇,主要 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