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研究“至圣”孔子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诸子研究 主讲:晁福林 先秦诸子研究 主讲:晁福林 2008-9 先秦诸子研究 “至圣”孔子 “圣之时者”: 孔子生平 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 谦恭的远祖:弗父何与正考父。 宋闵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弟。弗父何曾孙正考父三命为卿,鼎铭谓:“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正考父五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夫,因妻“美而艳”,为太宰华父督所杀,其子木金父逃到鲁国,以孔为姓。 “圣之时者”: 孔子生平 勇猛的父亲:木金父重孙叔梁纥为鲁国军队勇士,因居住在郰邑,又称郰人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 肯以力闻”(《慎大》)。 艰苦的童年:“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贫且贱”,“尝为季氏委吏,料量平”(《世家》),“多能鄙事”(《子罕》)。 孔子身材有多高? 孔子人生经历的自我总结: 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历尽沧桑:孔子的人生阅历 任中都宰、司空。但因“堕三都”而不容于三桓。虽然五十六岁时“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但却不容于鲁。遂率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六十八岁时返鲁,整理上古文献元典《书》《诗》《易》《礼》《乐》。 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谓“吾道穷矣”。 晚年孔子连遭丧子与颜回、子路之死的打击,子贡看望时,孔子叹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言梦后七日卒。 关于“圣人” 圣人上事天,教民有尊也;下事地,教民有亲也;时事山川,教民有敬也;亲事祖庙,教民孝也;大学之中,天子亲齿,教民弟也;先圣与后圣,考后而甄先,教民大顺之道也。(《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关于“圣人” 孔子被尊为圣人。齐景公问子贡曰:“先生何师?”对曰:“鲁仲尼。”曰:“仲尼贤乎?”曰:“圣人也,岂直贤哉!”景公嘻然而笑曰:“其圣何如?”子贡曰:“不知也。”景公悖然作色曰:“始言圣人,今言不知,何也?”子贡曰:“臣终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之事仲尼,譬犹渴操壶杓,就江海而饮之,腹满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韩诗外传》卷八) 说“圣” -- -- -- -- -- 圣、听、声三字同源。本意为听。《说文》“圣,通也”。意谓睿智,通达。儒家认为“民皆有性而圣人不可慕也”(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孔子:古代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 孔子毕生对于古代元典倾注了极大精力进行整理和研究。虽然自称“述而不作”,但其“作”即在“述”中。而且其作并不影响“述”,保持了中华原典的可靠性,通过“述”,使中华元典得以传承。 “韦编三绝”与“弟子三千”。“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思想解放的至圣:历史大潮中的孔子 人的主体意识的深化与发展。与道家关注天人关系 不同, 孔子寻求人人关系的真谛。 孔子强调仁的概念,并从各个方面赋予其新的意义。他不是以氏族或宗族的人来理解,而是以个体的人来理解“人”的本质。 思想解放的至圣:历史大潮中的孔子 人为万物之灵,但“灵”在何处?道德与知识。人有层次,好人、坏人,高尚的人、粗俗的人等等。如何成为一个好人、高尚的人呢?孔子认为必须贯彻仁 的精神。孔子强调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孔子开始强调个人价值。孔子不反对“族”,但也不多谈族(《论语》中只有一处提及)。他所用的最多 的“人”的称谓是“士”。“士”是社会的,而不是宗族的。 仁的意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刚毅木纳近仁”。“恭、宽、信、敏、惠”。“仁者先难而后获”。郭沫若将其总结为“为大众献身”。仁有层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解释为“忠恕”,这合乎“仁”的精神 。仁的最高境界便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孔子:内圣外王之道的先师 其(指儒家经典)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天下》) 孔子:内圣外王之道的先师 “孔子以诗书祀乐教”,内圣外王是为其纲领。孔子将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奋斗目标结合为一体。孔子以仁、义、礼、智、信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孔子尊奉周王,旨在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机制。孔子认为“君子”应

文档评论(0)

6669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