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板块 世界现代
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一般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划分为现代史和当代史。从文明演进来看,又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现代化转型与震荡、工业文明的全面展开和工业文明的新发展。
专题十二 转型期的震荡与探索
——20世纪初~1945年 杨诗梅
一、把握关键时间分界线:1900年、1914年、1917年、1918年、1919年、1929年、1939、1945年
二、阶段时代特征和主干知识:
震荡: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探索: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
两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改革
法西斯主义 建构适应全球化的国际关系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给人类社会带来激烈的震荡,主要表现为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危机:从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社会转型看,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没有顺应20世纪初的现代化发展变化的需求的结果,同时不顾整体世界的需求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则加剧了它的程度;战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其实质与现代化在横向发展(即整体世界的发展)有关联,人类社会究竟应该如何适应它;法西斯:法西斯有的出现在遭工业化排挤的中产阶级中,有的出现在工业化进程中而产生的垄断资产阶级中,都是对现代化的反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取得了现代化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当代世界现代化全面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政治上的苏维埃、经济上的新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改革:调节生产与消费、扩大民主范围、缓和社会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赶超型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国际关系的调整:国际联盟的成立、殖民政策的调整与民族自决原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力图用妥协的办法解决矛盾,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政治上: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为人类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经济上:苏俄(联)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了调整,开始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3.整体世界和国际关系上:国际联盟的成立;殖民地的政策,宗主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民族自决的原则,中欧和东欧出现了一批独立国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力图用妥协的方法解决矛盾,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为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提供借鉴。
4.科技文化上: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技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一)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瓜分殖民地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政治原因:掠夺殖民地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正当权利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兴起。
②经济、科技原因:整体世界形成、世界性殖民帝国形成、现代通讯和交通的成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明。
③战争的爆发和进程:
④一战的影响:
(二)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为得到面包和停止战争而进行的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起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指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1)向社会主义过渡
过渡方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
内容差异: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企业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除关乎国计民生外的企业;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
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三)一战后国际关系的调整:
1.巴黎和会与国际联盟的成立:
2.华盛顿会议:
3.《洛迦诺公约》与《非战公约》:(注意其积极意义)
(四)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两种不同的摆脱危机的道路
1.192~1933年经济危机(究其根源,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但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没有适应这一重大变化,采取措施在其他领域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延续“无为而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导致危机空前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的转稼危机的做法。)
2.美国罗斯福“新政”: 背景、特点(全面干预)、三项内容(救济、复兴、改革)、四项措施(金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