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漳州南山寺
漳州南山寺
南山寺在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是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称南山寺。漳州南山寺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开放的一批寺院,也是全国134座重点寺院之一。
陈邕原籍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公元705~706年)进士,任太子李隆基的老师,李隆基登基(即玄宗皇帝),封为太傅。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因与奸相李林甫不合,被贬谪到福建,先居福州,后迁兴化,最后迁居漳州。他看中九龙江南畔丹霞山麓这块山水秀丽的地方,兴建府第,因为建造形式类似宫廷,且有五个大门,违犯规制,被人密告到朝廷,说“陈邕兴造皇宫,阴谋造反。”皇上派钦差前来查办,消息传来,陈太傅谎了手脚,心想大祸临头,苦无对策。在危急之时,他的女儿金娘含泪请求父亲,舍宅为寺院,让她削发为尼,以保全家性命。陈太傅只得应允,即日请来法师,为金娘剃度为尼,并把她的闺房改为“修真净室”,将府第改为“报劬院”。钦差大臣来到,见所建是寺院,不是皇宫,据实复旨,陈太傅免予问罪。
南山寺具体建造时间应在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以后,初名“报劬院”。宋乾德六年(即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刺史陈文重修,改名“崇福”(其时漳泉二州为陈洪进所辖,漳州长官称刺史。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陈洪进上表“纳土”,漳泉二州正式归宋),漳州知州章大任题匾“南州法罄”于南山寺。
南山寺规模宏大。进五个并列的大门为天王殿,殿中奉祀一尊笑迎八方来客的弥勒大佛像,两旁分列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高大形象。原为泥塑,为1960年“六?九”特大洪水淹浸,俗语云“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四大金刚全部坍倒。灾后改用水泥重新塑造,为古今所未有。其造型艺术尤其超越古今。弥勒佛背后,供奉一尊护法韦陀,两手按住一杆“降魔杵”,直插地面。据说这“落地杵”为表示此寺可供应四方游僧膳宿的标志(另一种是合掌当胸,降魔杵平放在两手臂间,表示不供应游僧膳宿)。
过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宝佛”(三尊),是来代修建寺院时重塑的,其特征是两个耳朵下端成尖形。解放后,认为寺是唐朝建的,佛像是宋代塑的,两相不合,因此叫它“改头换面”,把它的头“砍”掉,按照唐朝特征重塑成耳朵下端圆形的头面。但佛像踞坐的石殿和“桌裙”仍是宋朝的。
大雄宝殿的左侧有一个石佛阁,称“净业堂”,阁中有一巨大的石笋,聘请石匠名师把它雕成弥陀佛像。佛像连莲花座高达一丈六尺,造型优美,俗称大石佛。经考古专家鉴定,是一干多年前唐代艺术珍品。关于这尊大石佛,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有一位有名的石雕名师听说南山寺要雕塑大石佛,前来应聘,要求较高的工资,但声明,在雕成之后,要是有人能指出任何一个缺点,可以分文不取。完工之日,邀请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评论,大家啧啧称赞,无人指出缺点。那师傅正在洋洋得意,忽然有一个小孩高声说:“大石佛的指头那么大,而鼻孔那么小,怎么能伸进去挖鼻屎呢?”大家才注意到有这个缺点。要找石匠评说时,石匠已偷偷溜走了。其实这只是笑谈。
大雄宝殿的左角悬挂一口直径三尺八寸,高五尺六寸,重1300多市斤的大铜钟。它本是唐朝铸造,元朝延佑六年(1319年)扩建寺院时重新铸造,钟上有元朝住持僧右愚的题铭。钟声洪亮,几里路外还可听见。关于这口大钟的铸造,也有一段故事:传说当年寺内僧人为铸这口钟四出募化,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寡妇,诚心地把仅有的一枝铜钗捐献出来,-个乞丐也把仅有的一枚用钱捐献出来,僧人虽然笑纳,却视为无关轻重,将其弃置一旁。大钟出炉时,钟面有一个小小圆窟窿和一条小裂痕,经过几次重新浇铸,这两个缺点依然存在。后来住持僧想起了那铜钗和铜钱,拿来一比,完全符合,而且粘住了,再也撬不下来。至今大钟上的铜钱和铜钗痕迹犹存,这故事隐喻着一个哲理。
大雄宝殿后面高坡上的右端是藏经阁,内珍藏六十厨经文,其中有无价之宝血书《华岩经》,相传是明天启年间寺僧融(一说雄)和莲山及尼姑莲三人用三年时间刺血合写而成,笔法端秀,字迹显出金黄色,共八十一卷。可惜在“文革”时受破坏,仅存残页。还有光绪帝御赐的《藏经》,即贝叶经,也是少有的珍贵文物。阁中还供奉一尊白石佛,是用纯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高六尺,重四千公斤。因光洁如玉,被称为玉佛。据查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住持僧妙莲法师从缅甸募化而来。这种白石佛全国只有三尊,一在北京团城(一说围城),一在上海玉佛寺。
高坡上的左端是陈太傅祠,据传是当年陈邕故居,后人改建为祠,供奉陈太傅塑像,后像被毁。
太傅祠后面有楼,现称“小姐楼”,又称“姑娘楼”,传说为金娘当年的闺房。但据对地方文物有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