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 7 章 涂料 7.1 概论 一、定义及组成 1. 定义: 能涂覆在被涂物表面并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的材料。 2. 组成 挥发分: 不挥发分 主要成膜物质: 次要成膜物质: 辅助成膜物质: 能单独成膜,粘接、润湿、成膜作用。 成膜性较差,不能单独成膜 有机溶剂、水 助剂 (1)次要成膜物质 2. 组成 颜料 着色颜料: 体质颜料: 着色、装饰、保护作用,不含着色颜料的涂料称为清漆。 通常为白色粉末,具有增加漆膜厚度,提高漆膜耐久性和降低成本作用。 ◆含有着色颜料和体质者为色漆; ◆含有大量体质颜料者为腻子 (2)辅助成膜物质 2. 组成组成 ①催干剂: 对油膜的吸氧聚合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 通常是金属的盐,如Co、Mn、Pb、Fe、Cu、Zn等环烷酸盐。 ②防结皮剂: 结皮现象: 涂料在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由于溶剂的挥发使表层与空气接触,在表层发生氧化聚合,形成凝胶,凝胶硬化后结成一层不溶于溶剂的薄膜的现象。 最早使用酚类,目前常用肟类。 能捕捉自由基;易挥发;具有络合作用。 二、涂料的命名 1. 全名 = 颜料或颜色名 + 成膜物质名 + 基本名称 例如:环氧硝基调和漆 2. 涂料的产品型号 (1)成膜物名,用汉语拼音大写首字母表示 (2)涂料的基本名称名,用两位数字表示 (3)序列号,用两位数字表示,用来区分同类产品之间的组成、配比、性能和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并用半字线与第二部分分开。 例如:Y53-31: Q04-36: 红丹油性防锈漆 白硝基球台磁漆 7.2 涂料的基本作用原理 一、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 1. 具有一定的粘接力; 2. 具有一定的内聚力; 3. 收缩率小 二、涂料的成膜理论 物理干燥成膜: 溶剂挥发、乳液凝聚 化学干燥成膜: (1)树脂中不饱和基团的自氧化 (2)各组分间基团发生缩聚反应 三、涂料的配方设计 1. 涂料的使用要求 主要成膜物质、原料 2. 施工要求、主要成膜物质的性质 溶剂、稀释剂 3. 涂料性能要求 其他助剂 7.3 各类涂料及合成工艺 一、早期涂料 二、剂型涂料 1. 溶剂性涂料: 含颜料、高聚物和溶于溶剂中的添加剂 挥发性漆中的溶剂 真溶剂: 助溶剂: 稀释剂: 溶解主要成膜物质 溶解其他不挥发分 调节粘度,分散不溶性物质 2. 水性涂料 三、醇酸树脂漆 1. 醇酸树脂: 由多元醇、多元酸与植物油缩合而成的改性聚酯。 2. 分类 (1)据改性油不同 干性油型: 半干性油型: 不干性油型: 碘值在140以上,平均双键数为6个以上 碘值在100-140,平均双键数4-6个 碘值在100以下,平均双键数4个以下 2. 分类 (2)据油度不同: 超短油度型 油度:合成醇酸树脂时改性油的含量。 L(油度)= W0 W 短油度型 中油度型 长油度型 超长油度型 按油度不同 3. 醇酸树脂的合成反应 原料:甘油(Y)、 苯酐( )、 一元酸( ) Y (1)甘油与苯酐反应 聚酯分子规则有序,结晶度高,分子内聚力大,作为涂料时,粘接力过小,因此需要改性,才适合用于涂料。 (2)改性反应 Y + Y 改性后,分子交联度降低,内聚力减小,粘接力增加,可作为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 4. 醇酸树脂的生产工艺 甘油 植物油 醇解 甘油一酸酯 醇酸树脂 苯酐 (1)醇解法 (2)溶剂法 四、环氧树脂漆 1. 环氧树脂的合成 环氧氯丙烷 + 含活泼氢化合物 环氧树脂 应用比较广的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 2. 低分子量双酚A环氧树脂的合成 (1)配方组成 双酚A 环氧氯丙烷 30%碱液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