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64) 1.历史条件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思想上:中国共产党 全会召开,确立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党的基本政策及总任务。 (3)组织上:1949年9月,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2.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_________的国家。 (2)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949--1956)(P66)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 。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并发挥作用。 (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 ”的方针。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P67) 1.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政策 (1)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通过的《 》,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实施 (1)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2)1965年, 自治区成立。 4.意义 (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2)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956-现在)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956-1976) 1.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 。 (2)内容: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 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任务。 (3)意义:是探索中国 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2.“文化大革命” (1)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2)开始的标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标志着“ ”全面发动。 3.“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1967年1月,以 为首的上海造反派组织冲击中共上海市委,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到1968年9月,全国各地建立的新的权力机关 ,这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4.“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 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1976-1980)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时间里,党和国家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 (2)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做出实行 的重大决策。 (2)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80-现在) 1.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P73) 2.修订宪法: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 》,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P73) 3.加快步伐(P74第二段) (1)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2)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 的形式确定下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4.意义: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6)《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工技能鉴定实操题库(高级工).pdf
- GB/T38058-2024民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试验方法.pptx VIP
- 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pdf VIP
- 2025甘肃甘南州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招聘45人笔试备考试题有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 VIP
- 最新公务员面试试题经典题及答案.docx VIP
- 长恨歌意象研讨分析.pdf VIP
- 2025甘肃张掖市专业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招聘32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QSR质量手册(超详模板).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