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宝鸡陇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陇县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论证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宝鸡市陇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陇县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宝鸡市陇县东风镇梨林川村
1.1.3项目法人名称
陇县浩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1.1.4项目法人代表
李新院
1.1.5项目主管单位
陇县经济发展局
1.1.6项目性质
新建
1.1.7项目建设目标
该项目以陇县浩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利用我国大鲵、鲟鱼、鳟鱼规模化高效人工繁育技术成果整合吸收其健康养殖、疫病防治等新技术,建设占地30亩、工厂化养殖水面8100㎡、水产品产量150吨、苗种230万尾的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园区,辐射和带动特种水产养殖户100户,纯收入达到426万元。使特种水产养殖成为宝鸡秦岭山区集群众致富、生态建设、健康食品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1.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在陇县东风镇梨林川村新建8100㎡养殖示范园区。其中流水养殖池5000㎡,大鲵生态繁育池1080㎡,孵化厂房1200㎡,室内养殖池820㎡及配套设施,购置大鲵亲鱼320尾、鲟鱼亲鱼120对、鳟鱼亲鱼80对;构建“合作社+科研+基地+农户”推广模式,带动发展养殖户100户;
2、建设特种水产养殖科研服务体系。建设宝鸡市特种水产技术研发及疫病防治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专家大院和技术培训中心,新建科技实验楼680㎡,购置仪器设备1484台套,培养技术员50人,培训养殖户1000人次;
1.1.9项目建设期及进度
项目建设期18个月。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其中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完成固定资产建设;2013年9月至10月完成仪器﹑设备购置;2013年11月至12月,竣工验收。
1.1.10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经估算,总投资为1920.7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73.74万元,其它投资347万元。申请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0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1620.74万元。
1.1.11项目效益
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纯收入378.10万元 ,使100户退耕还林户可获426万元纯收入,解决退耕户就业人数321人,人均增收13271元。
1.2.12编制单位
陇县水产工作站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关于申报2012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陕发改农经【2012】223号)。
2、项目承担单位的相关材料。
3、《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6、《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7、《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暂行办法》;
1.3可行性研究结论
经研究论证,本项目符合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要求,符合国家和陕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符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建设依据充分,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较好,建设方案经济合理;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项目建成后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陇县自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作以来,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历史机遇,以经营绿色、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为战略目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措施、严格管理、扎实有效地在全县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着重将河流源头、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区域、移民搬迁区等生态地位重要地段纳入退耕还林规划,实行一个村、一条沟、一面坡的整退整还,以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工程区内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与生态双赢。首先是“绿了山”,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2.3%上升到90.2%,水土流失面积日益减少,最直观的是近年全县未发生大的自然灾害,雨季涨水不再浑浊,各种野生禽鸟日渐增多,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象。其次是富了民”,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累计总投入达2.72亿元,全县15个乡镇98个行政村360个村民小组15366户56085人直接受益,人均已获得生活补助费160.36元,粮食补助1084.78公斤折合现金1518.7元。同时解放出来的生产力放手发展其它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支柱产业发展水平。第三是“育了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600万吨年冶金喷吹料、联产50万吨年焦油轻质化800万吨年炼油、700mw热电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doc
- 1000亩红薯—小麦、玉米—苦荞种植与加工和2000只波尔山羊养殖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doc
- 1500万只肉鸡繁育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doc
- 2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4mw)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设计院甲级资质).doc
- 2000吨每年中药材原料药产地初加工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doc
- 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sncr技术烟气脱硝工程环评报告表.doc
- 2000亩紫甘薯种植基地新建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doc
- 3000吨酱菜加工扩(改)建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酱菜加工、黄豆酱、酿造酱油、食醋).doc
- 3000吨山野菜加工扩建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doc
- 3500头牛5000亩牧草肉牛基地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