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瘫症 内容 定义 病因 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 Content 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强的松的不良反应 1.长期用药可促进蛋白质分解,形成负氮平衡,造成肌肉萎缩;骨质形成障碍、骨质脱钙等可致骨质疏松,严重者可发生骨缺血性坏死或病理性骨折。 2.并发和加重感染:长期用药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 3.诱发和加重溃疡。 4.诱发精神症状,如失眠、欣快、激动、幻觉、精神失常,甚至诱发精神病。 5.儿童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惊厥。 6.眼并发症:眼压升高、青光眼、白内障、角膜溃疡等。 7.其他:致畸、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Thank you! * * 定义及病因 中医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及护理 健康宣教及预防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面瘫症 系面神经的完全或部分病损导致的一侧面部完全或部分瘫痪所表现的症候群。通常急性发病,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眼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作皱眉、蹙额、闭眼、鼓颊、露齿等动作;部分患者初期有耳后或耳下方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缺失、听觉过敏、泌泪障碍而引起角膜干燥、泌延障碍等症。病程延长,可因肌肉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 面瘫的根源在于颈椎骨骼错位歪斜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痉挛而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 中医认为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 现代医学认为面瘫可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而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亦有因病毒感染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 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的“歪僻”“卒口僻”“口歪”的范畴,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 1、风寒外袭 突然口眼歪斜,面紧拘急,僵滞不舒,或瞬目流泪,畏风无汗,多有受凉吹风经过,舌淡红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风热侵袭 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松地无力,或咽喉疼痛,或见耳鸣,舌红答薄黄,脉浮滑或浮数。 3、痰热腑实 口眼歪斜,兼见胃胺灼热,口渴口臭,牙龈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5 6 4 肝阳上扰 口眼歪斜,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兼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 肝胆湿热 口眼歪斜,耳部起痕瘆,耳内剧痛,兼见胁助胀痛,口苦纳呆,厌油腻,大便不爽,舌红,答黄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肝郁气滞 口眼歪斜,兼见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胀满,走窜不定,舌暗,苔薄白,脉弦。 7、脾虚湿盛 口眼歪斜,兼见院腹胀满,渴不欲饮,肢体困重,舌红答黄腻,脉濡数。 8、正气不足 口角歪斜3月之上,闭眼无力及漏白,患侧面肌虚胀无力,兼见少气懒言,头晕目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9、肝肾亏虚 口眼歪斜,双目干涩,耳鸣,或见面肌抽动,兼见胁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10、瘀血阻络 口眼歪斜,肌肉挛缩,面肌抽动,兼见面色黧黑,舌质暗,可见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湿。 1.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 2.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突出表现,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鼓腮和吹口哨漏气,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 3.可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查体可见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做鼓腮和吹口哨动作时,患侧漏气。不能抬额、皱眉,眼睑闭合无力或闭合不全。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 西医 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第三是营养神经。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容易造成面瘫后遗症。 中医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地仓(口角外侧,上直瞳孔),风池,下关,迎香,承浆、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阳白。每次选三或四穴。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1.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 )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