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乐观向上,积极准备
在了解了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十二五”规划给大学生创造的机会的前提下,我们不仅要初步锁定未来的毕业目标,还必须对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对那些准备就业或者创业的同学来说,乐观向上、积极准备是帮助我们顺利求职、成功就业的行动方针。
往下扎根的启示:
近日,连下了好几场大雨。我在田边遇到一位正在种树的老农。我说:“雨水足,树一定能长好吧?”老农却说:“不对!风调雨顺的天气,树根就长得浅,大风一刮就倒。”我听了很吃惊。老农又说:“相反,如果天气有些旱,树就会将根扎深,去吸收水分。这样即使将来的风再大,天再旱,它们也能活。”
为了生存,往下扎根,去适应恶劣的气候,农民种树的经验给了我们些许启示。
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分析:
就业难的现实也极大地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只要自己有思想准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远远高于他们的老师。
第一节 求职信息准备
学生花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学习怎样从图书馆或者其他地方查阅资料,却很少想用到同样的查询技巧为自己造福——搜索公司信息、职业种类及这个国家中存在的你可能感兴趣的部门。 艾伯特.夏皮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
在毕业前夕,在我们锁定所适应的产业、行业目标之后,就应该尽量搜集目标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 搜集信息要掌握几个原则:
第一,注意信息来源,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第二,要注意多搜几个相关的目标单位,不要过早集中在一两个目标企业;
第三,对所搜集的信息要注意甄别、筛选。
一、就业信息的搜集、筛选与整合
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
1、学校就业办。
2、校园BBS。
3、政府就业指导机构。
4、各地人才服务中心。
5、行业协会网站。
6、用人单位网站。
7、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求职提供的网站。
8、实习实践活动。
9、个人的人脉关系。
10、校园供需见面会。
11.互联网
(1)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官方网站上公布。
(2)地方公务员考试——由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布。
(3)教育部相关网站——教育部相关网站每年提供近240万个岗位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一些大型企业的用工信息,资料来源可靠。但有时会与地方信息重叠,需注意。
(4)社会招聘网站——社会上有些专业招聘网站,也发布相关招聘信息,如51job、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但要注意岗位的时间有效性。
(5)企业网站——有的企业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广告,所以目标企业确定之后,直接通过企业网站去了解该企业信息是最应该做的事情。有时自己的简历也可以通过企业网站直接递交。
二、就业信息筛选策略
“职业优先”法
“行业优先”法
“地域优先”获取法
“组合筛选”法
三、就业信息的整合
用人单位的准确全称;
用人单位的部门隶属关系;
用人单位的企业性质;
用人单位所处的行业;
用人单位的规模、发展前景、地理环境、经营范围、种类等;
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层次、使用意图、具体工作岗位等;
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包括薪金、福利、保险、住房、培训、休假等);
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用人单位只宣传自己的优势,很少讲或根本不讲自己的劣势,这就需要毕业生首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四、获得就业信息应把握四个原则:
便捷
权威
适合
时效
时间
信息来源
内容
可靠性
自我分析
重点排序
联系记录
结果
信息搜集登记表:
课堂讨论
还知道哪些获取求职信息主要渠道?
讨论这些途径有什么优缺点?
第二节 如何识别与防范求职陷阱
独具慧眼
你了解形形色色的求职“陷阱”吗?
知道该如何培养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吗?
一、去伪存真
筛选的过程是去伪存真的过程,“伪信息”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1.岗位需求多,招聘条件要求低,待遇栏中除基本工资外有提成项和资金项;
2.不留公司地址或地址模糊,所留联系电话是小灵通或是私人电话,网站无法打开;
3.与公司联系时要求毕业生立即前往面试或试用;接到陌生电话,声称你向其投递求职材料,但事实上你并未联系过该公司;
4.如果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同学或朋友提供的就业信息也需要注意鉴别;
5.某些人才网站中的“人才论坛”上发布的就业信息也请慎重鉴别。
独具慧眼
形形色色的求职“陷阱”
求职“陷阱”的特征
培养防范意识
提高防范能力
形形色色的求职“陷阱”
承诺“陷阱”
签约“陷阱”
试用“陷阱”
中介“陷阱”
传销“陷阱”
抵押“陷阱”
求职“陷阱”的特征
提供岗位的单位不是经过工商部门注册的正规公司
提供的职位不具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