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解决方案.pptx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护理学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孙慧峰 学习目标 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隔离消毒原则 熟悉各种物理、化学灭菌方法 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形成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措施,各种隔离的种类 能正确使用常用化学消毒剂,能完成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隔离技术操作 具有无菌和隔离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工作认真、求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重点难点 重点 各类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 无菌技术 隔离原则 难点 医院感染的判断及预防 各项无菌技术 各项隔离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医院感染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第三节 无菌技术 第四节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AI),医院内感染 狭义上常指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广义上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如医生、护士及病人家属,但主要是住院病人。 若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病人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的现象称为医院感染爆发。 一、概述 医院感染的内涵 1.发生地点:医院内 2.对象: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 主要对象--住院患者 3.表现:出现感染的症状 医院感染的分类 感染链 特点:同时存在 相互联系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感染源 病人自身 已感染的病人及病院携带者 环境贮源:如铜绿甲单胞菌在潮湿环境存活和繁殖 动物感染源:鼠类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感染源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如艾滋病、母婴间风疹病毒。 间接接触传播,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医务人员的手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如飞沫、菌尘,如肺结核排出的结核杆菌 飞沫传播:如SARS、白喉、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饮水、饮食传播:大肠埃希菌及铜绿甲单胞菌在肠道定值,增加感染机会 生物媒介传播: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 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 手术时间长者,住院时间长者 易感宿主 婴幼儿及老年人 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营养不良者、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主观因素 医务人员对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执行无菌和消毒隔离 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客观因素 医院感染机制不完善 抗生素的滥用 侵入性诊疗手段增多 环境污染严重易感人群增多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一) 建立分级监控体系 院 感 管 理 一级 病区护士长和兼职 监控护士 二级 科护士长 三级级 护理部主任 ( 二) 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对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配餐员、卫生员、护工等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 (三)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管理制度:如病人入院、住院和出院三个阶段的随时、终末和预防性消毒隔离制度,供应室物品消毒管理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2.监测制度:对感染高发科室,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等消毒卫生标准的监测。 3.消毒质量控制标准:如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各种管道装置消毒等。 (四) 医院布局设施合理 电梯合理分布,设置污物运送和无菌物品、人员运送的专用电梯,做好探视者和陪护着的管理等。 (五) 履行医院感染控制的职责 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病例,及时送检,控制蔓延,及时报告 5.参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一、概念 用物理的方法去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及部分微生物的方法。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的过程. 清洁 消毒 灭菌 特殊污渍的处理 碘酊污渍--乙醇或维生素C 甲紫污渍--乙醇或草酸擦拭 陈旧血渍--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后洗净 高锰酸钾污渍--维生素C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 二、清洁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2.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