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作业能力与产业疲劳
一、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
二、作业姿势的设计原则
三、作业姿势的设计要点
四、作业姿势设计的辅助手段
主要内容
感觉和知觉
人的感觉和知觉是有区别的。
一、概述
1.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定 义
分类
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本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内部器官的舒适、疼痛、饥饿等
2. 知觉
3. 适应
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适应”。
4. 相互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
影响而降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
5 . 对比
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同一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
6. 余觉
刺激取消以后,感觉可以存在一极短时间,这种现象叫“余觉”。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在知觉时,把有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对象看作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
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2、选择性
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某背景中有限地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征,称为知觉选择性。
在知觉时, 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的特征,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3. 理解性
返回
4、恒常性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之为知觉的恒常性。
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5、错觉
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和区别
客观事物是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被知觉;
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受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兴趣等因素直接影响。
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
动作姿态是联系人机两方面的纽带,是人-机界面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只有对人的动作姿态特性有所了解,才能谈得上处理好系统中的人机关系。
一、 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的关系
保持或反复做这样的姿势,是引起过早疲劳和降低能力的原因。
(2)同循环的关系
必须尽可能避免手的操作点过高的姿势或妨碍血液循环的姿势,如蹲下的姿势或把头低下的前屈姿势。
(3)同手、上肢、下肢、上半身等的运动关系
不用手的作业几乎是没有的,但在手指作业的场合需要采取使手指自由运动的姿势。另外,在挥动铁锹或铲的时候,需要整个上肢的运动。同样地,在搬运工作中,下肢的运动成了中心。
对于作业点的位置即作业姿势的决定方面,考虑它们的中心点高度和运动部分的可动范围是极为重要的。
(4)同身体重心的关系
用两手持重物上举时,上半身自然地会向后倾,这是因为重物使人重心位置前移,人为防止身体的平衡遭到破坏而做出的适应。在推车或拉车的场合下,身体的倾斜程度与车子的重量成正比。
图1 立位工作姿势的条件
图中所示为考虑作业姿势时的中心
二、人的肢体活动范围
在有关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标准中,又规定了人体各部位舒适姿势的调节范围,见表7-1。该表中的身体部位及关节名称可参考相应的适宜图,见图7-3。
图2 肢体活动范围
图中并列的三个数字分别表示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
图3 人体各部位活动范围示意图
三、人体的不同姿势的施力
肌力的大小因人而异,男性的力量比女性平均大30%~35%。年龄是影响肌力的显著因素。
男性的力量在20岁之前是不断增长的;
20岁左右达到顶峰,这种最佳状态大约可以保持10~15年,随后开始下降;
40岁时下降5%~10%;
50岁下降15%,60岁下降20%;
65岁下降25%。腿部肌力下降比上肢更明显;
60岁的人手的力量下降16%,而胳膊和腿的力量下降高达50%。
此外,人体所处的姿势是影响施力的重要因素,作业姿势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要素。
人体在不同姿势下的施力状态:
a)为常见的操作姿势,其对应的施力数值见表2,施力时对应的移动距离见表3;
b)为常见的活动姿态,其对应的施力大小见表4,施力时相应的移动距离已标在该图中。
操作姿态
活动姿态
图4 人在不同姿势下的施力状态
表1 人体发力时所移动的距离 (CM)
表2 人体在各种状态时的力量(N)
四、人体不同姿势的能耗
图5 不同姿势的相对氧耗量
作业方法和作业姿势不同时,人的能量消耗也不同。图中表示几种不同姿势的相对氧耗量。由图可知:
以仰卧式所需氧耗量为100%,
弯腰姿势氧耗量达到150%~160%,其氧耗量最大。
100%
103~105%
108~110%
130~140%
150~16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 四上Unit1 Helping at Hom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VIP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广西法医省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AIGC简介演示2024年精选.pptx VIP
- 《边境旅游韩语》课件——项目1集安边境风情游.pptx VIP
- 小学科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pptx VIP
- 经典500首老歌.doc VIP
- 电信变更操作人员考试题.docx
-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策略.pptx VIP
- 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